首頁>健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十一月十五日,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陰曆日期:冬月(大) 廿七 星期日開始時刻:2019年12月22日 12:19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Sunny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迴歸線轉移,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所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的回升。

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小節,共分為九九八十一天。

冬至的“至”有極致的含意,“冬藏之氣至此而極”。《三禮義宗》這樣解釋“冬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跟二十四節氣其他節氣一樣,冬至是一個天文和曆法概念,但冬至跟其他節氣又不一樣,它還是一個重要的祭祀節日,一年中,冬至跟除夕、清明和七月十五是一年中四大祭祀日,這一天,民間有燒經、祭祖習俗。在蘇中,冬至又叫做冬節、過冬。

​“冬至三侯”

一候蚯蚓結

傳說中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蚯蚓感陰氣蜷曲,感陽氣舒展,六陰寒極時,糾如繩結。

二候麋角解

麋與鹿雖然是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澤獸,感陽氣而在冬至解角。

三候水泉動

由於陽氣初生,水為天一之陽所生,一陽初生,所以,水泉已經暗暗流動。

“冬至民俗”

依照中國傳統的歷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十五日為一節或一氣,在一年裡又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

在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冬至起居養生”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按八卦學說,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中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徵陽氣的初生。中國古時曾以冬至定為子月,即一年的開始。在一天十二時辰中,子時也是人體一陽初生的時間。

勤搓手防感冒

在寒冷的冬至時節,常搓手對健康大有裨益。很簡單的方法,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穴位,如勞宮、魚際、合谷等。揉搓手掌可充分刺激位於手心的勞宮穴,讓心臟逐漸興奮起來;經常刺激位於雙手拇指根部隆起處的魚際穴,可疏通經絡,增強呼吸系統功能,預防感冒。

常晒背以養陽

背部是人體的陽中之陽,風寒之邪極易通過背部侵入人體而引發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中醫認為,晒太陽可以溫煦體內的陽氣,是養生必不可少的手段。冬季在Sunny充足時晒太陽,往往能夠起到更好的養生保健功效。

暖雙足防體寒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所謂“冬至一陽生”。冬至是“數九”的開始,養生首要任務就是防寒保暖。老人在早晚氣溫較低時少出門,適量運動。冬至後,陽氣伏藏,養生當注重於“藏”,早睡晚起,勿過度操勞,避免急躁發怒,以免擾動閉藏在內的陽氣。

“寒從足下生”,冬天腿腳的保暖尤為重要。對於血寒的人,可以每天堅持用熱水泡腳。如果頭部微微出汗,是最好的。此外,怕冷的朋友早上起來的時候,也可以喝杯薑糖水,能溫脈養血。

從中醫陰陽理論說,冬至是陰氣盛極而轉衰,陽氣開始萌芽的時候,陰陽轉化,在運動中構成了自然界與人體的平衡與和諧,養生也要順應此規律。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人們應當加強對身體的保健,可以延年益壽。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規律。中國中醫學認為“天人相應”,冬至到小寒、大寒的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在此期間應注意養生“冬藏”。

冬至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此時陰寒之氣最重,要多著衣、注意防寒保暖,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如果外出,應特別注意頭部和足部的保暖,最好戴上帽子、口罩、手套避免寒氣入侵,以防發生凍瘡。

“冬至飲食養生”

冬至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過食辛辣只可生陽動火,導致內熱積聚,鬱熱上衝。肥甘厚味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溼生痰。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多飲豆漿,多吃蘿蔔、胡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番茄、荸薺、藕、白菜等。

冬至以後進補,相當於給初生的陽氣施肥,幫助它在新的一年強壯、密實。

冬至是一陽初生處,冬至要吃湯圓,除了表示Sunny逐漸回來,提醒這個時候可以適當進補。但身體內外有一點不清爽就不能隨便吃補呢,一補就把負累封鎖住了,身體就會失衡,所以冬至真正的補是先把內在積累的負累清理乾淨,清理及是補。因為我們的生命功能自有生生不已的力量,生命自己會補助自己,這就是清補。

飲食忌辛辣燥熱

“氣始於冬至”,因此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節。此時在飲食方面宜多樣化,注意谷、肉、蔬、果合理搭配。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食辛辣燥熱、肥膩食物。

腎除了主藏精外,還主主納氣及主骨生髓。故老年人在冬天裡應當多補腎,可預防多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有益腎、堅腎之功。另外,中年人因為工作勞累,年底加班多,也是腎虛的主力人群之一,此時可利用冬至之後的養生時機吃些補腎壯陽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海蔘等黑色食物以及羊肉、核桃、板栗等,對虛寒者尤其有益。還可食一些具有補腎益腎功能的水果,如榴蓮、芒果、荔枝、桂圓等南方水果,覆盆子、桑椹子是補腎的黃金搭配,陰陽互補。對於腎之陰精漸衰的老人,冬天可配食甲魚、枸杞等護陰之品。

可常食堅果

冬至時節可多食些堅果。因為堅果性味偏溫熱,在其他季節吃容易上火,而冬至時天氣較冷,多數人吃後不存在這個問題。雖然堅果的油脂成分多,但都是以不飽和脂肪為主,因此有降低膽固醇、治療糖尿病及預防冠心病等作用;堅果中含有大量蛋白質、礦物質、纖維素等,並含有大量具有抗皺紋功效的維生素E,因此對防老抗癌都有顯著幫助;堅果還有禦寒作用,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當然吃堅果也要適量,並且應因人而異。

“動中求靜以養陽”

冬至時陰氣旺盛到了極點,陽氣開始生起,並逐漸旺盛。由於陽是從陰裡面生出來的,只有當陰足夠旺盛時,陽氣才能生得更好。因此,冬至後應注意運動不可過多,要在動中求靜。假如一個人平時運動較多,在冬至前後就應適當減少運動量,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大自然的變化,對身體也更好。冬至時可常做八段錦、太極拳等平和的運動以養生。也可常練“冬至十一月中坐功”,具體做法是:

每天晚上,起身平坐,兩腿前伸,左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半握拳,按在兩膝,使肘關節分別朝向左右斜前方,拳心朝外,上身前俯,極力以拳壓膝;重心後移,雙拳輕輕按膝,如此做15次,然後叩齒、咽津、吐納。

此功法可改善手足經絡寒溼、臂股內側痛、足痿、嗜睡、足下熱痛、臍痛、脅下痛、胸滿、上下腹痛、大便祕結、頸腫、咳嗽、腰冷等。

​“養陽冬至灸”

“冬至灸”是節氣灸的一種。

冬至艾灸養生是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按八卦學說,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中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徵陽氣初生。而此時艾灸神闕穴即是要將這種初生陽堅固在體內,慢慢生髮生長,為體所用。

神闕

神闕穴是連線我們先天后天的一個很根本性的穴位。

《扁鵲心書》指出:“依法燻蒸,則榮衛調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體開健,其中有神妙也,……凡用此灸,百病頓除,益氣延年。”

神闕者,神之舍也。(闕為宮殿的大門)

艾灸神闕,神妙二字盡解其意

神在而有使,何愁病不自愈?

神之使為何?精滿氣足,營衛調和,經絡通暢,一氣周流。

艾灸神闕穴可益氣補陽,溫腎健脾,去風除溼,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從而增強機體功能,達到治丙保建之目的。

艾灸的方法

神闕又名臍中,屬任脈。有溫補元陽,健運脾胃,復甦固脫之效。在此穴施灸可益氣延年,一向受到古今中外養生家的重視。臨床上採用的方法多為用神闕隔姜灸和神闕隔鹽灸。

神闕隔姜灸

取0.2~0.4釐米厚的鮮姜一塊,用針穿刺數孔,蓋於臍上,然後置小艾炷或中艾炷於薑片上點燃施灸。每次可3~5壯,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最好每晚9點鐘灸之。每次以灸至區域性溫熱舒適,灸處稍有紅暈為度。

神闕隔鹽灸

《類經圖翼》卷八曾載有,在神闕穴行隔鹽灸,“如用於保健,可取乾淨食鹽適量,研細填滿臍窩,上置小艾炷或中艾炷施灸。最好與神闕穴隔姜灸配合使用,以防食鹽遇火起爆,導致燙傷。

神闕懸灸

點燃艾條的一段,距離臍中約3-5CM,灸10-15min,以面板微微發紅為宜,操作時謹慎,切勿燙傷面板。

關元穴

冬至灸的穴位可選“關元”。關元穴又名丹田,是任脈上的穴位,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也就是肚臍正下4指處。

灸之可使元氣充足,虛損可復,故能祛虛勞百損,壯一身之氣,為歷代強壯保健的主穴。

《景嶽全書》說:“虛能受熱,所以補必兼溫。”關元灸恰好滿足了“補必兼溫”的特點,可達到溫壯元陽,提高人體的強身抗病能力。

《扁鵲心書》記載:

“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

為加強補虛養生作用,可配合神闕、足三裡、中脘、肺俞等穴位。

艾灸方法

可直接選用艾條懸灸。

腎俞、至陽

腎俞穴位於第二、三腰椎間水平兩旁一寸處,兩手搓熱後用手掌上下來回按摩50至60次,兩側同時或交替進行。對腎虛腰痛等有防治作用。

屬督脈。別名肺底。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冬至當護陽氣,《黃帝內經》上說:“冬三月,此謂閉藏。”也就是要關閉所有開洩的氣機,要收藏住。冬至一陽生,從這一天開始陽氣慢慢回升了。艾灸腎俞、至陽可以保護陽氣,藏住腎精。

艾灸方法

艾條懸灸或艾灸器具溫灸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對於體質虛弱的人來說,艾灸肚臍,能提升元氣。眾所周知,胎兒靠胎盤呼吸,嬰兒出生後,臍帶即被切斷,先天呼吸中止,後天肺呼吸開始。而臍帶、胎盤則緊連在臍裡,沒有神闕,生命將無以為繼。艾灸肚臍,就好像給身體建立了一座 加油站,氣血得以迴圈調節,身體健康無病。冬至日,正是我們調節氣血的最佳時間,對神闕穴進行保健灸療,我們就能精神飽滿、面色紅潤,渾身充滿活力。

萬病皆損於陽氣,在冬至一陽生的時候,藉助艾灸之力,把陽氣補起來。冬至前後艾灸能順應自然界陽升之氣,起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大大增強艾灸的溫補之力,陽氣溫通,身體有寒則驅寒,有瘀則化瘀,有溼則祛溼。正氣足了,第二年也會很少生病。

“精神養生”

醫學研究認為冬季易造成季節性抑鬱症。病因主要是冬季Sunny照射少,人體生物鐘不適應日照時間縮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出現情緒與精神狀態的紊亂。

我們要正確認知季節對情緒的影響,合理安排膳食,科學安排工作和生活節奏,適當增加社交活動,增進人際交往和感情交流,參加文娛活動,減輕或避免各種生活應激事件的影響。如《遵生八箋》中提倡鑑賞書畫、文房四寶、各種花卉及遊覽、登高等活動可陶冶精神,樂中求恬。還可靈活運用情感宣洩法、轉移法、昇華法等,使凝神斂思、精神內守,陰陽平衡。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今日冬至!吃白三雪三肉,做好6件事,不然傷心傷脾又傷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