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治病的湯藥,也是液態的‘飲料’。《素問.經脈別論》: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肺朝百脈,行精於皮毛,毛脈合精;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這是講液態食飲入胃後,上下先後分佈的順序,也是湯藥入胃後,到達病所治療疾病的道理。

因為‘飲’首先佈散在上焦,而輕清的藥發揮作用也比較迅速,所以發揮藥效的部位與上焦病病位相應。不過最先起效也最先減效,等到水精佈散四周的時候輕清藥的藥效已經沒有多少了,所以不能治療下焦病,並且也不足以阻礙下焦疾病發展的勢頭。重濁的藥,發揮作用緩慢,當‘飲’由脾上輸到肺的時候,還沒有完全發揮藥效,一定到水精四布之後藥力才開始發揮出來,這時的藥效部位與下焦病病位相當。這是‘輕清治上、重濁治下’的原理所在。《經》曰∶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遠而奇偶,制大其服也。都是依靠藥效發揮的遲速、作用部位的高下為依據。

藥入髒,也只是說‘五味入胃,各歸其所喜攻’,如‘酸先入肝’這些,並沒有說入某髒就不入其他髒。後人不能深入了解古人制方的原意,就說某藥入某經,某藥兼入某經。試問胃氣被藥氣控制了?還是藥氣被胃氣控制了?這些不用爭辯也就明確了。乃至有些錯誤遵循藥物歸經的說法,如桂枝湯方,見其主治太陽病多,就定義桂枝為足太陽經藥,實際沒有仔細考慮太陰病也用桂枝,而真武、理中、四逆這些方子,都有加桂的先例,唉!真是奇怪。

總之,湯液治病,分氣味不分經絡,跟鍼灸治療的方法是顯著不同的。

出自《研經言》

湯液論:湯液,亦飲也。《素》經脈別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肺朝百脈,行精於皮毛,毛脈合精;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其言飲入胃後,上下先後分佈之序,即藥入胃後,與病相當之理。以其先佈於上,故遇輕清之藥則先發,而與上病相當。但先發者先罷,至水精四布,而後輕清者已無力矣。其不能治下,而亦不足礙下者勢也。重濁之藥,其發既遲,當其輸脾歸肺之時,尚未盡發,必至水精四布,而後藥力始畢達,而與下病相當,此輕清治上、重濁治下所由分也。經曰∶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遠而奇偶,制大其服也。皆取藥發遲速、部位高下為義。其入髒者,亦止雲五味入胃,各歸其所喜攻,如酸先入肝云云,不必不入他髒也。後人不知古人制方之意,遂謂某藥入某經,某藥兼入某經。則試問胃氣被藥氣使乎?抑藥氣被胃氣使乎?夫固不辨而明也。乃或誤宗其說,如桂枝湯方,見其主治太陽病多,因以桂枝為足太陽經藥,殊不思太陰病亦用桂枝,而真武、理中、四逆,皆有加桂之例,籲!可怪也。總之,湯液治病,分氣味不分經絡,與針法大異。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冬季如何排毒養顏?這六種食物來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