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腦強心提精神
西洋參,藥性特點為滋陰補氣、清熱生津,被視為補藥之上品,主要西洋參——滋陰補氣西洋參 健腦強心提精神西洋參,藥性特點為滋陰補氣、清熱生津,被視為補藥之上品,主要用於氣虛陰虧所致的心悸怔忡,心煩內熱,肺虛久咳,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咽乾口渴,脈虛而數,舌苔少津等,如現代醫學所謂的心功能不全、心臟神經官能症、神經衰弱、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亞健康狀態及病後或化療放療後體力不支等。
張錫純說:“西洋參能補助氣分,兼能補助血分。因其性涼而補,凡欲用人蔘而不受人蔘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蒲輔周則雲:“益氣生津,清熱潤肺,西洋參為好,但可用沙蔘、玉竹代替。”常用量為3~10克,大劑量可用10~30克。
西洋參藥膳
西洋參的服食方法有幾種,如含化法、衝粉法、燉服法、蒸蛋法、茶湯法、煮粥法、泡酒法等,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而選用。
但要注意3點:
一是服用西洋參不宜飲茶,因為茶中有鞣酸,可降低西洋參有效成分的吸收;
二是服用西洋參後不宜吃蘿蔔,因蘿蔔是破氣的;
三是脾胃虛寒,常有胃痛腹瀉者不宜服用。
1.西洋參粥:西洋參3克,麥冬10克,淡竹葉6克,大米30克。先將麥冬、淡竹葉水煎,去渣取汁,加入大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西洋參共煮。此粥具有益氣養陰、清熱和胃的作用,用於氣陰不足之煩躁、口乾、氣短乏力等症。
2.洋蔘龍眼飲:西洋參片3克,龍眼肉30克,冰糖5克。將三味同放入蒸碗中,加水適量,上籠蒸2小時,至稀膏狀,起鍋備飲。此飲具有益氣養血、滋陰安神的作用,用於因2分鐘前 氣陰兩虛或心脾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多夢、健忘腦衰、面脣淡白等症。
3.洋蔘杞子燉水魚:水魚60克,西洋參10克,枸杞子15克,紅棗3枚(去核),生薑1片。將水魚洗淨,剖開去雜,其他用料亦洗淨,將全部用料放燉鍋內,加開水適量,燉鍋加蓋,隔水文火燉2小時,調味食用。此膳具有補氣養陰生津、降脂降糖的作用,用於糖尿病、高脂血症屬氣陰不足者,症見精神不振、語聲低微、口乾欲飲、容易疲勞或煩熱失眠等。
4.洋蔘胡桃湯:西洋參15克,胡桃仁5個,生薑2片。先將西洋參製成粗粉,胡桃仁搗碎,用水250毫升共同煎煮為飲,睡前頻頻嚥下。此湯具有補益肺腎、納氣定喘功效,用於因肺腎氣虛而不能納氣歸原所致的喘急氣短,甚至不能平臥者。老年肺腎氣陰兩虛之喘症,尤宜服用本品。
5.福祿酒:西洋參50克,巴戟天150克,懷山藥200克,黃酒3500毫升。將上四味藥料搗碎,為粗末,用布袋裝好放入瓶中,加入黃酒浸泡,夏浸1日,冬浸5日,日服2次,每次10毫升。此酒具有滋陰壯陽的作用,主治陽痿氣弱、性功能減退、滑精、尿頻等症。
西洋參小故事
西洋參,因產於大西洋各國而得名,又因原產地在美國和加拿大,故又有美國參、花旗參、西洋人蔘等名。
西洋參傳入中國,約在17世紀末期。早在1697年,有位叫鮑清倫的學者,在法國科學院首次宣讀了關於中國人蔘醫療作用的論文,引起西方學者的注意。1714年,一位英國傳教士來到中國傳教,對中國人蔘極感興趣,他將中國人蔘帶回本國,並寫了一篇《關於遼東人蔘》的文章,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報上,再次引起歐洲學者的重視。
後來,這篇論文傳到加拿大魁北克拉菲太神父手裡,他仔細研究了中國人蔘的植物標本,認為當地森林與遠東地區人蔘產地的自然環境相近,應當有人蔘存在。於是,他僱用印地安人在加拿大南部蒙特利爾的森林中尋找,終於在1716年發現了與人蔘類似的植物,這種植物就是西洋參。一時間西洋參名噪北美,在加拿大東南部、美國東部以及北美大西洋沿岸的許多地區,掀起了一股採挖西洋參熱潮。至1752年,僅法屬加拿大專賣業每年就向中國輸出價值5000萬法郎的西洋參。
中國最早記載西洋參的是清•吳儀洛的《本草從新》(成書於1757年)和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此後,西洋參逐漸被中國醫學界所認識,並應用於臨床。
據說,光續二十一年前後,慈禧常有脾虛夾溼之患,太醫考慮調攝不宜燥烈,常以西洋參、黨蔘同處一方。外感風熱需用人蔘時,亦改用西洋參;擬香砂六君子丸時,有時亦以西洋參取代黨蔘或人蔘。
由於西洋參偏涼,所以,凡中陽衰微之人,不宜多用或久服。其益氣養陰的作用,對中老年人有一定的養生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