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人的身體出現痠痛,一定要設法紓緩,泡澡無疑是其中的好辦法。歷史上有很多有名的浴池,如唐朝楊貴妃的華清池,羅馬浴池,都是靠著熱水改善身體的血液迴圈。

溫泉是自地下湧出的泉水,溫度在特定的範圍內,水質必須符合溫泉水質的標準;洗溫泉可以促進血液迴圈,也可治療身體疾病。臺灣北部的北投、陽明山地區,南部臺南市的關之嶺地區,南部屏東縣的四重溪地區,東部臺東縣的知本溫泉,是最有名的五大溫泉區。根據統計,臺灣全島的溫泉大大小小超過一百二十多處,洗溫泉可說是我們的生活文化之一。

溫泉的水質,主要分成氯化物、碳酸氫鹽泉與硫酸鹽泉。溫泉池的設計,一定要有窗戶,一方面方便空氣對流,另一方面也可於浸泡時欣賞戶外的庭園景緻或遠處山色,體會怡情養性與寧靜之美。有一位常泡溫泉的長輩告訴我,洗完澡後,不要一下子跳進溫泉池,要先泡至膝蓋以下,再逐步泡到腹部,最後泡到肩膀;而且不可以泡太久,需要讓氣休息一下。此外,泡溫泉最好不要講話,以靜態的身心浸泡,效果會很好。

中國自古以來常用藥浴治療身體,即在泉水中加入中藥,更可改善身體不適的現象。此外,熱敷的效果也很好。譬如治療痔瘡,有一帖辛大夫的藥方:銀花(三錢)黃芩(三錢)大生地(四錢)連翹(三錢)敗醬草(三錢)川芎(三錢)當歸(三錢)地榆(二錢)可分成十次用;比如治療腳踝扭傷,也有一帖有效的藥方:透骨草(一兩五錢)伸筋草(一兩五錢)千年健(一兩五錢)紅花(一兩)桃仁(一兩)兒茶(一兩)川椒(一兩)大青鹽(三兩)川芎(一兩)可分為十次用,泡腳的臺灣檜木桶,常在臺灣的家庭看得到。這兩帖都是針對患處浸泡,也算是一種藥浴。晒乾的艾草可以水煎成洗劑,或取多量磨碎裝進紗袋,丟入熱水中浸泡。艾草具有排毒的功能,對於面板類疾病有效,老人家說還可以驅邪與害蟲呢。

還有一種是在熱水中加入一瓶米酒,加速身體血液迴圈,藉著大量出汗排除體內的酸性物質,達到去除疲勞的效果。不過浸泡時最好有家人在,以免有些人的體質反應過度,造成心臟不堪負荷的意外。

中國人也喜歡用姜、蝦夷蔥、竹葉、麻黃、荷葉與一些辛辣如胡椒的食材泡澡,都無非是利用刺激的原理促進血液迴圈。肌肉出現痠痛時,通常是表示過勞,需要休息,不管泡的內容物是什麼,泡澡的確是讓肌肉鬆弛的最好方式。

放藥的櫃子,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從小到大開開關關那個櫃子,也讓我們學會在什麼時候要用什麼藥。就算長大出國,一些常用的備藥,也一定會隨身攜帶。我的藥櫃中有很多成分不明的藥物被臺灣當局列為禁藥,但好像從上一代用到這一代,一直不假思索地繼續用下去——有時候,在成分不明與歷史悠久間,我還是相信後者呢。

武俠小說的劇情,總有主人翁身受重傷,躲到深山瀑布中修煉,打通“任督”二脈,使得內力大增,恢復武功的形容,讓我從小對“經脈”學說特別有好感。

李時珍所著《奇經八脈考》載“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我猜有返觀能力的人,就是對還沒有內視鏡、X光的時代,卻可以有“看見”或“感應”能力的人,我也猜想,對杜撰的武俠小說人物、修身極高的聖人或是道家學說而言,這可能是司空見慣的能力吧!此書載:“凡人一身,有經脈、絡脈;直行曰經,旁支曰絡。經凡十二:手之三陰、三陽是也。絡凡十五:乃十二經各有一別絡,而脾又有一大絡,並任、督二絡,為十五也(《難經》作‘陰絡’、‘陽絡’)……醫不知此,罔探病機;仙不知此,難安爐鼎。時珍不敏,參考諸說,萃集於左,以備學仙、學醫者筌蹄之用雲。”“奇經八脈者:陰維也,陽維也,陰蹺也,陽蹺也,衝也,任也,督也,帶也……是故醫而知乎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脈,則虎龍升降,玄牝幽微之竅妙得矣!”快把這可“治病”與“成仙”的偉大寶方,加上氣血注入經脈的時間、五行對應等粗略地重繪出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便學會幾個老祖宗的經絡體系,結合氣功,加以發揮,相信都是很管用的養身法門。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愛八方古寶:健康科普,吃魚可遠離類風溼性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