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釋出研究稱,經常吃點紅辣椒有助於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風險。每週至少吃4次辣椒的人中,死於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降低40%,中風死亡減少了一半以上。
網友的反應竟然大都是反對或懷疑:這個研究靠譜嗎?
這項研究在義大利進行,辣椒在那裡被廣泛使用。研究對23000人進行了比較,其中一些人經常吃辣椒,而另一些人則沒有。通過對參與者的健康狀況和飲食習慣進行了8年多的監測,結果顯示,在調整了年齡、性別和能量攝入3個相關因素後,與不吃辣椒的人相比,每週吃辣椒4次以上的人,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了23%;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31%;缺血性心臟病死亡風險則降低了近一半;腦血管死亡風險降低更多,近60%;癌症死亡風險降低相對較小,不過也有近10%。
這並不是第一個指出辣椒有益健康的研究。早在2015年,北京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就在中國做了類似的大型研究。
2004-2008年間,共有來自中國10個不同地區,近50萬名中國人蔘與了該研究。其中,男性199293人,女性288082人。在平均追蹤7.2年後,研究者發現,與每週吃辣食物少於1次的人相比,每週吃6或7次的人,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4%,缺血性心臟病死亡風險降低22%。
這麼看來,吃辣椒的確對人體健康有益,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並不能證明,參與人員的健康獲益都是由吃辣椒帶來的。
此外,過度吃辣椒會導致胃黏膜損傷、胃潰瘍、便祕、肛周出血和痔瘡等情況。
看來,吃辣椒這事兒,還是因人而異,正所謂:吃辣一時爽,心臟還健康;一直吃辣一直爽,警惕腸胃火葬場。
下面再來和大家談談關於辣椒的幾個問題。
吃了辣椒為啥會腹瀉
辣椒之所以嚐起來火辣辣,是因為裡面含有辣椒素類物質,這是一個小家族,裡面包含8種以上的化合物,其中辣椒素和二氫辣椒素這兩種約佔95%。尤其辣椒素生理活性最強,它的特點是不能被我們的消化道分解代謝,所以不難理解如果吃進去的辣椒太多,這些辣椒素就會刺激胃腸道,不僅讓我們的胃腸有種有火燒火燎的感覺,且還會促進胃腸道不斷地蠕動,直到腸道要通過腹瀉把這過多的辣椒素排出體外才感覺到舒服一些。於是這些不能被分解的辣椒素只好“原樣進原樣出”,在排出的時候還會讓屁股上如同抹上了一把辣椒麵,灼燒難耐。
辣椒還要不要吃了
看到這,很多人可能會打退堂鼓,還能不能愉快地吃辣椒了呢?事實是,辣椒素對胃腸道的刺激表現為雙重效果。一方面可以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還能輔助治胃寒、胃脹等慢性胃病;同時,也可以加重某些消化道疾病如口腔潰瘍、便祕、痔瘡等。所以,對胃潰瘍和胃炎,現在傾向認為,辣椒攝入如果能適量,則對促進潰瘍的癒合有好處,過量則未必有益。
對於正常人而言,適量吃辣椒未嘗不可,不要過量是關鍵,否則即便不刺激胃腸,不長粉刺,腹瀉、灼燒倒是大有可能。當然,那些想要去嘗試被辣椒辣到腹瀉是何等感覺的小夥伴們,還是就此罷休為好。
有沒有解辣之術
猛吃一頓辣味美食之後,辣到極致,很多朋友幻想著找到一種食物吃進去可以與辣椒素中和一下,將它的火熱勢頭降低。答案比較令人失望的,一旦吃辣椒下肚之後,除了一番腹瀉進行自我保護,好像沒有更好的解辣妙招了。不過對於還停留在嘴裡灼燒口腔的辣椒素,倒是有一些辦法緩解。
如果你了解到辣椒素是脂溶性的,而非水溶性的,你也許就會想到,含有油脂或者酒精的物質有望達到溶解辣椒素,而實現解辣的目的。所以吃火鍋、麻辣燙被辣到了,可以直接喝一口橄欖油、香油或牛奶(含有脂肪)或啤酒漱一下口,然後吐出來效果更好!
吃了辣椒之後注意啥
辣椒素會刺激面板血液迴圈加快,使身體發熱、出汗增加導致人體水分散發。所以在溼冷地區生活的人,吃辣椒是再合適不過的。不過在本來就乾燥的北方,即便沒有吃到腹瀉那麼“過量”,經常吃辣椒可能也會讓身體不舒服了,包括喉咽乾燥上火等。
所以,吃辣椒爽口之後,應該多喝水,及時補充身體水分的散失;同時富含水分的蔬菜水果也要多吃;另外還可以喝銀耳蓮子羹、雪梨枸杞湯等以補充水分,讓水分更持久地待在消化道黏膜上,緩解乾燥以及喉嚨不適,這樣效果更好。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健康圖文資訊,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到正規醫院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