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大腸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消化系統部位的惡性腫瘤,由於腸癌具有隱蔽性,大多數在早期沒有明顯的區域性症狀,很多時候,發現時已經到晚期。此外,很多人對腸癌有一種誤區,認為這是一種突發疾病。

其實,腸癌多是由慢性病轉化而來,是一個多階段的漫長過程,研究發現,大約80%的腸癌是由息肉轉化而來,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從腸息肉到癌症可能需要十多年的時間,那麼如果及早發現腸息肉,並進行干預治療,就能阻止其惡變成腸癌。要防止息肉變成癌症需要做到以下2個“早”。

一、早發現

腸息肉是腸黏膜區域性增生形成的贅生物,前期沒有明顯症狀,多數是在體檢時發現的,因此,想要及早發現腸息肉,就要及早做腸鏡檢查。臨床上發現,40歲以上人群是腸息肉的高發人群,而且發病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增高,因此,建議40歲左右的人群即使沒有症狀也儘量做個腸鏡檢查。此外,建議有以下4類情況的腸息肉高發人群最好也能及時做腸鏡檢查。

1、有腸癌家族史的人群;

2、長期腸道不適的人群;

3、不良生活習慣的人;

如喜食高熱量、嗜酒、久坐不愛運動等不良習慣的人。

4、長期精神抑鬱的人群。

及早發現腸息肉這個“癌前病變”,及早採取治療,對腸癌的預防有重要意義。

二、早治療

發現腸息肉後要儘早治療,那麼是選擇西醫手術還是中醫調治呢?這是個問題。關於如何治療腸息肉,有以下2個建議。

1、直接選擇中醫治療

從中醫角度來說,腸息肉的成因多是脾胃虛寒,脾失健運,水溼聚而成痰,痰濁與衛氣交搏於胃腸,阻塞脈絡,鬱而成積,形成息肉,這個病因在兩千年前的古籍《靈樞·水脹篇》中就有記載。因此,中醫在治療腸息肉上從調理恢復臟腑功能入手,脾胃虛則補益之,息肉則化痰散結,“固本”與“治標”同時兼顧,在消除息肉的同時,恢復脾胃功能,從而從根本上調理體內長息肉的內環境,對息肉的預後有很重要意義。

2、術後選擇中醫調理

關於腸息肉術後需不需要選擇中醫調理?這要看患者術後有沒有慢性腸炎的症狀,如果沒有,可以不服用中藥調理;如果術後仍有腹痛、腹瀉、腸鳴等慢性腸炎的症狀,從中醫角度來說,這是脾胃虛弱的表現,脾虛就會生痰溼,痰溼聚結在腸壁上就會形成腸息肉,息肉就有復發的可能。因此,建議這類術後仍有慢性腸炎症狀的人群通過中醫藥調理、恢復臟腑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息肉復發。#中醫# #腸息肉# #我為中醫藥代言#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吃什麼可以治便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