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認為,藥物調理是養生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應注意季節、時令的變化,以及人體機能的反應。根據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冬季節,應該注意滋腎養陰。
人體的血液和津液等都歸屬於“陰”的範疇,起到滋潤和濡養的功能,如潤澤皮毛、肌肉、臟腑,充養骨髓和腦髓,潤滑關節、眼、口、鼻等。秋冬季節,尤其是冬季,作為生命活動物質基礎的陰,很容易匱乏。
如果經常手腳心發熱,面頰偏紅,口乾咽燥,總想喝水,面板乾燥,容易失眠,精神狀態差,就是身體在提醒陰液缺乏了。
六味地黃丸是中醫滋陰補腎的代表方劑,來源錢乙所著的《小兒藥證直訣》,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茯苓這6味中藥組成,它脫胎於金匱腎氣丸,去掉了金匱腎氣丸裡面用於補火助陽的肉桂和附子,形成的新方子(六味地黃丸)具有良好的滋陰補腎的作用,長期以來,一直用於治療和調理腎陰不足導致的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盜汗、口乾、手足心發熱、失眠多夢諸症。
●腎陰主涼潤、寧靜、抑制,所以,腎陰不足,則不能上濟心陰以制約心火,可致心火偏旺,導致失眠、多夢;
●腎開竅於耳,如果腎陰不足,髓海失養,出現頭暈、耳鳴;
●腎為腰為腎之府,腎主骨生髓,腎陰不足則骨髓不充,所以會出現腰膝痠軟;
●如果腎陰不足,腎陰的涼潤作用減退,就會造成虛火內生,出現盜汗、口乾、手足心熱。
腎陰為一身陰氣之本,“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所以,秋冬滋養腎陰,或調理腎陰虧虛證都以六味地黃丸為首選良藥,全方六味藥物: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牡丹皮、茯苓:
▲熟地黃:填精益髓、滋陰補腎;
▲山茱萸:補養肝腎、兼能澀精;
▲山藥:補腎固精,又補脾以助後天生化之源;
▲澤瀉:利溼洩濁,並防熟地黃之滋膩;
▲丹皮:清洩相火,並制約山茱萸溫燥的藥性;
▲茯苓:健脾滲溼,既助澤瀉瀉腎濁,又助山藥補脾。全方腎、肝、脾三陰並補,而重在補腎陰為主,配伍合理,組方精妙,是臨床治療陰虛諸症的首選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