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中國人對這個不陌生,想要對艾灸效果給出一個符合西方醫學的解釋就很難。
我個人分享一下自己對艾灸給出的西醫解釋,艾灸中醫角度是補充人體的陽氣,而陽氣你可以理解為人體某些能量,這股能量無型無色無味,而艾灸產生的熱量波長和身體陽氣的波長一致,身體損耗的這類能量,艾灸可以通過溫熱刺激及藥物作用,通過穴位和經絡傳導補充回來。
艾灸還可調和陰陽、防病保健、補中益氣、消淤散結、溫經散寒,常用於治療疾病和預防保健。
中醫講:"陽氣不足百病生。"就是指陽氣這股能量不足,人體無法抵禦外界侵襲和無法維持內部的正常運轉,從而導致大大小小的身體疾病。
但中醫有一句名言:治百病不能治百人。
應該辨證施灸、辨人施灸、辨體施灸,不要一種方法一灸到底。簡單點說,如體質弱的、敏感型的,灸的時間要短一點,灸的樁數少一點;反之,體質壯的、比較肥胖者,灸的時間可長一點,灸的樁數可多一點。艾灸本是溫熱之品,做艾灸之前,應該多喝溫水,水溫在40~50℃之間為宜,最好排空膀胱。做灸之後還要多喝水,有的人不注意這些,容易造成體內失水。
艾灸一般有三種灸法
溫和灸:將已經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2~3釐米進行薰灸,艾條固定於施灸處,不移動。
雀啄灸:對準施灸的部位,類似小鳥啄食一樣,以一起一落、忽近忽遠的方式進行。每次起落,艾條與面板的距離為2~3釐米。
迴旋灸:對施灸部位的面板保持3釐米左右的距離,往復(類似熨衣服)進行。
艾灸關鍵是把握好距離和時長,對準穴位,最好還要懂得引火歸元,不然灸完後有可能上火。
艾灸也有忌諱
有面板病、懷孕者、酒後、過飽、月經期、剛運動完和情緒波動過大等情況,都需要專業人士判斷後,才能施灸,不能一個人在家亂施灸。
施灸完後,不能吹風受寒,不可喝涼開水,最好是溫水,兩個小時內不可洗澡,短期內不可同房,三天內忌喝茶,《鍼灸大全》有講:茶解火氣,慎飲。
有一年輕人過來看診,男性,28歲,因常年熬夜,喝冷飲,導致身體陽氣嚴重虧損,脾胃也很差,表現的症狀是面色暗黃、手腳冰涼、脣色暗淡易脫皮手腳易出汗、畏寒、大便黏膩等。
給他連續施灸了三天後,明顯看到脣色紅潤了一些。告知他一定要早睡,不可以再吃喝冰涼的食物,把脾胃調理好,脾胃是先天之本,日常不可亂消耗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