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功能紊亂,是區別於腸道器質性病變而言的,臨床上超過90%以上的腸道紊亂患者,都是由於腸道功能紊亂所致。腸道功能紊亂,究其原因,主要和精神、飲食、用藥等多方面因素有關。如飲食不規律,使得胃腸道蠕動不規律,消化液分泌紊亂,從而出現胃腸道功能異常。同樣的,精神因素也會引發胃腸道功能紊亂,不良的情緒或者精神因素,會影響大腦皮層的正常功能,導致胃腸道功能失去調節,從而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當然,全身多種疾病或者一些用藥,也會對胃腸道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
胃腸道功能紊亂往往是慢性長期的表現,臨床上主要以消化道症狀為主,主要表現為噁心、上腹不適、腹痛、腸鳴、腹脹、排便異常(腹瀉、便秘)等表現。一般情況下,與飲食和精神因素相關,如進食了生冷刺激食物,可能會出現腹痛加重,同時也會伴或不伴隨腹脹、排便異常(腹瀉、便秘)等表現,排氣排便後症狀會有所減輕,這都表現為胃腸道功能紊亂。臨床上,胃腸道功能紊亂因臨床表現側重點不同,大致表現為腸易激綜合徵、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瀉、功能性腹脹等。腸易激綜合徵主要表現為反覆、間歇、持續性發作的腹痛、腹脹、排便異常;功能性便秘主要表現為排便異常,排便困難或者排便次數減少等,多見於中老年女性;功能性腹瀉,則表現為排便以軟便、水樣便為主;功能性腹脹氣,顧名思義,主要表現為腹脹、脹氣等等。
腸道功能紊亂在治療上主要採用藥物治療、飲食療法、調節情志等多種治療方式,一方面,患者出現胃腸道不適症狀,可給與對症治療,如腹瀉的給予止瀉、腹痛的給予鎮痛、便秘腹脹的給予促進胃腸蠕動,改善症狀的藥物治療,同時也可給予一些鎮靜助眠藥物治療,近年來研究發現,益生菌甚至是糞菌移植,對於糾正腸道功能紊亂都是很有幫助的。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多方面注意,如在飲食方面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多餐,進食食物以易消化,鬆軟食物為主,儘量不進食生冷、辛辣刺激、過硬的食物;同時注重精神方面的調理,注重心理疏導及治療,宣洩不良情緒,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如果不良情緒自己無法宣洩,可積極尋求消化科醫生或者心理諮詢師等專業人士的幫助。同時,生活中要戒菸戒酒、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不濫用刺激胃腸道的藥物,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體重超標的人群可適當減重。
總之,除外器質性病變,大多數腸道非特異性症狀都是腸道功能紊亂的表現,症狀嚴重的往往會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加重患者精神負擔,因此不可忽視對腸道功能紊亂的積極干預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