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吃飯喝湯,這件再平常不過的小事,卻也一直是爭議不斷。有人說,吃飯時應該適當的喝的稀得,這樣有利於消化,還能控制飲食。也有人提出質疑,覺得這樣做會稀釋胃液,對胃不好,說的都挺有道理,但到底孰是孰非呢?
吃飯時,到底該不該喝點稀得?當然是可以喝點稀得的,尤其是對於水分相對少的食物,喝點水或者湯,還有利於下嚥,也能幫助胃腸的消化呢。
但是,凡事都要有個度,物極必反,如果是邊吃飯邊喝水,甚至說喝水太多,反而是不好的。從小的說,影響了牙齒的咀嚼頻率,食物未能充分嚼碎就被嚥下,增加後面胃腸的消化負擔。往大的說,大量水分進入胃部,會稀釋胃液,降低胃酸濃度,胃酸的殺菌作用被削弱,還會導致細菌的繁殖,而增加胃腸炎的可能性。
那麼,吃飯時如何喝湯才算是科學合理的呢?這個問題本不該被糾結。首先,飯菜是否乾澀難以下嚥,憑咀嚼的口感便可判斷,喝點湯本是無可厚非的,只要不是大量的喝就行(喝的太多,水分佔據胃空間,很容易產生飽腹感,而水分排空速度快,很快就會餓的)。
另外,相對於吃飯時喝水,倒是建議大家在吃飯前半小時能喝點水,可以增加飽腹感,從而相應減少正餐的食物攝入量,對體重的控制以及減肥很有幫助。
最後,人的一天需要喝多少水才算合理呢?2016版《中國國民膳食指南》對日常飲水的推薦量為7-8杯(1500-1700ml)。當然大家也沒有必要數著杯子,或按照水杯上的刻度來喝,只要做到:主動、少量、多次飲用,別等到口渴了再喝水,就行啦!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