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跟我說,老師,現在都是21世紀了,進入了資訊文明時代,連網速都變成“5G”了,你還執著地宣傳中醫這樣古老的東西,合適嗎?
我說,中醫雖然古老,但是並不過時。相反,中醫對人體、對疾病、對生命的思考和認知模式,已經越來越多地被現代臨床所驗證。即便是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也不可能完全否認中醫的科學性。
在我國江蘇地界,曾有一位中醫老前輩,叫做鄒雲翔。這個人生於1896年,卒於1988年。早年,老先生曾經是教師。後來,發奮學醫,拜師孟河醫派費伯雄的高足劉蓮蓀為師,盡得真傳,是江蘇省中醫院、南京中醫學院的奠基人之一。
有一次,鄒師接待一個患者。
這個人啊,姓李,年紀40歲。什麼毛病呢?就是腰痛。
他這個腰痛,很厲害,主要感覺就是腰部有墜脹疼痛感。躺下來或者坐著,還好點。一旦站起來走路,就疼,俯仰不利。
一開始,此人以為是腰肌勞損,幾經調治,效果不好。
於是他就到醫院檢查。結果這一查,發現他的右側腎,有嚴重的下垂,到第三腰椎下頭去了。
怪不得重墜脹痛呢,原來是腎下垂了。
不過,當時醫院就說了,這個現象和自然體質有關係,目前還沒有太好辦法來改善。你呀,還是回家好好養養吧。
言外之意,依照當時的醫療技術,沒法治你這個病。你啊,該幹嘛幹嘛去吧!
患者一聽,這叫什麼話啊?於是,他決定找中醫看看。找來找去,找到了鄒雲翔。
鄒師一看,患者脈象沉細、舌苔顏色淡薄,整個人身體很瘦弱,面色暗淡無華。走一步,身體晃悠好幾下,已經十分虛弱了。叩擊腰部,患者疼得直咧嘴。
患者略帶哭腔地說:“我都腎下垂了,還有的治嗎”?
鄒師說,沒關係,我們可以補腎益氣、大補精元。
接著,書方一首,但見——
鹿角片,龜板膠,胡桃肉,活磁石(先煎),桑寄生,川斷,狗脊,菟絲子,枸杞子,全當歸,紫河車,炒補骨脂,潞黨參,黃芪,玉竹,炙甘草,熟地(砂仁1.5克拌炒),大棗。水煎服。
結果,患者用藥一個月,自我感覺好很多。三個月以後,腰疼症狀基本消失。這個時候到醫院去檢查,發現右側的腎的位置,往上提了,到了第二腰椎以上。接下來,繼續服藥5個月,諸證悉平,停藥。隨訪3年,沒有復發。
面對這樣的效果,當時的一些西醫大夫覺得不可思議。已經出現的腎下垂,怎麼就能用中藥湯劑治好呢?
但是在事實面前,大家又無話可說。
這裡頭到底是什麼道理呢?
本文的開篇,我說了,中醫的許多理念,非但沒有過時,相反被越來越多的臨床實效所驗證。上頭這個醫案,體現的就是中醫理念的科學性、超前性。
比如說這個腎下垂。西醫目前怎麼治,我所知不多,不便評述。但是中醫看,就考慮腎氣不足。
中醫講,氣,有固定臟腑的作用。腎氣不足了,腎的位置就固定不住,於是它就下垂。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你看這個人,舌體瘦弱,脈象沉細,舌淡苔薄,面色無華,這是妥妥的虛證之象。腰為腎之府。腎氣虛弱到這個程度,腰得不到腎氣的滋養,所以就疼。
這樣的理論,源於中醫。它很古老。但是,我們不要因為它的古老,而忽略它的價值。因為中醫歷史上有無數的臨床驗案證明,透過益腎補氣的辦法,可以改善腎下垂所帶來的腰痛。
顯然,這是一張補益之性非常強的配伍。這裡頭有很多滋補腎精腎陰的,比如說磁石、紫河車、地黃、龜板、枸杞子。也有大隊補腎陽的,如鹿角片、核桃、補骨脂、菟絲子。這就是陰陽雙補,既能補充腎陰,還能補充腎陽。其中的熟地,之所以是砂仁拌炒的,目的是防止其滋膩礙胃。
接下來,你不是以腰部的疼痛為主訴嗎?那好,有桑寄生、川斷、狗脊等可以補肝腎、強筋骨、止疼痛的藥材應對。
腎氣,源於先天之本,也必須得到後天之本的滋養。誰是後天之本啊?是脾胃。所以,這裡又有潞黨參、黃芪、炙甘草、大棗這樣的補脾益氣的東西。
補氣必然補血,使得所補之氣有所依附。於是,加當歸和玉竹,滋補陰血。
這就是基本意圖。總的來看,這就是脾腎雙補,以補腎為主。氣血雙補,以補氣為先。
透過這樣的理論和實踐,中醫將腎下垂所致的腰痛,有效地改善了。
你說,中醫的理論,過時了嗎?
沒有,顯然沒有。而且,它依然有強大的生命力。
所以說,我們中國人,應該對中醫有信心,應該對中醫有信仰。它的很多東西,還是閃光的。我們無論何時,都不能丟棄它。這是一個民族,建立文化自信的必然步驟。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說這麼多吧。文中配伍,補養力度非常大,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這麼用的。腰痛日久、辨證腎虛氣弱的人,務必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切不可盲目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