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會有朋友跟我討教防治高血壓的簡便方法,弄得我左右為難,高血壓西醫治了這麼些年也沒什麼顯著療效,更兼發病原因多種多樣,我實在不敢給人什麼實質性的建議,怕受人詬病,最多勸勸他們不要生氣,不要動怒,保持平常心等無關痛癢的話語,這也讓很多人認為我這個眾人推崇的養生專家完全是浪得虛名。對此,我真的是理屈詞窮,百口莫辯。想來想去,也怨不得人家,如今高血壓、糖尿病等已經是頭號“國疾”了,而我竟然毫無研究,甚至連一點防治方法都拿不出,也難怪人家會白眼斜視了。
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藉口。我雖然不是什麼成功人士,但既然與中醫扯上了關係,也曾勵志要為中醫的發揚光大做一點貢獻,現在面對眾人的殷殷期盼,又怎麼能袖手旁觀呢?
中醫當中雖然沒有“高血壓”這一病名,但文獻資料中對其病因、發病機理、症狀和防治方法卻早有記載,如《黃帝內經》雲:“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腎虛則頭重高搖,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認為高血壓與肝有關;而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也指出:“肝厥頭痛,肝火厥逆。上亢頭腦也”、“其痛必至巔頂,以肝之脈與督脈會於巔故也……肝厥頭痛必多眩暈”,同樣認為高血壓的形成與肝脫離不了干係;而《丹溪心法》則說:“無痰不眩,無火不暈。”……從這些文獻資料中,可以得知,高血壓屬於中醫裡面“頭痛”、“眩暈”、“中風”的範疇,問題主要在於肝腎二髒,這也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認可。
當人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肝氣內瘀,或者腎陰虧虛時,都會導致肝臟滋養不足,損耗肝陰,導致陰陽失衡,肝陽上亢,下虛上盛的病理現象,這時候,人就會出現頭痛失眠,甚至四肢麻木等高血壓疾病的典型症狀。
只要找到了病源,那麼防治起來就容易得多了。為了保持肝腎的陰陽協調,最重要的是讓人體氣血行走通暢,正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陰陽一旦平衡,身體的各種症狀也會自行消失。我們知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的循經路線都從腳部往上走,腳部的氣血執行越通暢,對肝腎的滋養力度就越大。在這當中,絕大多數人都知道腳的重要性,但卻忽略了一個關鍵部位,那就是——腳踝。中醫養生學早就有“動其稍節,工於腳踝”之說,足三陰經與三陽經都要經過腳踝,腳踝就好比氣血執行的一個關隘,要想氣血能通暢地在體內迴圈,一定要時時轉動腳踝,刺激腳踝部的穴位,給氣血執行推波助瀾。幾乎所有與足部經絡有關的疾病,如膀胱、腎、脾、胃、肝、膽等部位的症狀都要多動動腳部。
我將這一認識講與一位對中醫很痴迷的老友聽,聽完之後,他拍案叫絕,說這可真是細微之處見真功了,一定要親自試驗一番。這位朋友性烈如火,年輕時候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惹下一身的疾病,後來在我的調治之下,身體狀況大為改善,並且喜歡上中醫知識,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中醫迷”,自己和身邊的親人都受益匪淺。但歷時二十來年的高血壓卻一直伴隨左右,揮之不去,生活中稍微不注意,血壓便呈抬頭之勢。
轉動腳踝不拘形法,隨便轉動,使腳踝有舒適、略微發熱的感覺即可,比如看電視時,坐在椅子上,取蹺二郎腿的姿勢,將左腳踝置於右腿上,用左手握住左腳踝靠近小腿處,右手握住左腳前腳掌旋轉活動腳踝,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10次,然後換腳進行。
也可以一腳垂地,另一隻腳伸直懸空,配合呼吸活動腳掌和腳踝,即吸氣時腳尖儘量往回勾;呼氣時腳尖儘量向下壓(繃直腳踝)。腳掌動作必須配合呼吸,兩腳分別交替做10次。
配合呼吸活動腳掌和腳踝,吸氣時腳尖儘量向上回勾;呼氣時腳尖儘量下壓,雙腳交替進行
老友在此方法的基礎上,更是天馬行空,發揮創意,每天晚上睡前,躺在床上,用雙腳寫字,這樣一來不覺得枯燥,二來還活動了腳踝,確實是很有趣的方法。這樣堅持了半年之後,一天他風風火火地跑來我家,拉著我就往外走,嘴裡說著,一定要跟我好好喝幾杯,以示慶賀。
看他興致如此之高,我也不便打斷,好在學習中醫之後他已經不會再海量飲酒了。低吟淺酌之中他告訴我,這半年,他堅持轉腳踝,並且帶動他的一幫高血壓患友,每個人都感到了明顯變化,血壓比以前平穩多了。最神奇的是,身邊好幾個朋友用了此方法之後,發現臉色提亮了很多,臉上原有的一些老年斑也淡化了不少,誰能相信,轉動腳踝還有美容的效果?這實在是太讓人意外了。
看著老朋友鬚髮斑白,在興高采烈之餘,還悠悠然,慢斟慢品的樣子,我不禁心生些許感動。中醫何止治療一個高血壓,最重要的是,它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品性,讓人變得溫和、從容,從內心裡審視自己,關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