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醫生,醫生,救救孩子!她吐血了!”

深夜十二點,某家三甲醫院,媽媽焦急的聲音迴盪在急診室的四周,看模樣不滿3歲的男童正口吐咖啡色的不明液體,神情非常痛苦。

男童喚作小寧,今年剛兩歲半,是家裡的獨生子,深受爺爺奶奶寵愛。

這天半夜,小寧突然在床上劇烈嘔吐起來,咖啡色的液體噴濺在床單、地板和牆上,更噴在媽媽的心坎裡,這才發生了上述一幕。

經過醫生的診斷後才得知,小寧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了胃潰瘍,繼而引起併發症——胃出血,若是再晚來一會,孩子就會有生命危險。

也就是說,咖啡色的不明液體,正是小寧胃中嘔吐出來的血液。

但是,小小孩子,怎麼會感染幽門螺桿菌?

媽媽百思不得其解,在聽了醫生的話後,才茅塞頓開。不過在此之前,我們先看一下,幽門螺桿菌究竟是何物?

胃病傳染中的獨苗——幽門螺桿菌

提到疾病傳染,大家都知道肝臟(乙肝)、肺部(肺結核)等傳染性巨大,但是胃病還可以傳染?

這個訊息還真的有點奇特,可還別說,在胃病中,還真的有一種細菌可以傳染,它就是獨苗——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唯一一種可以在胃酸的環境下生存的細菌,醫生們私下也有個說法,叫它細菌界的“小強”。

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以導致胃炎、胃潰瘍、胃出血、胃癌等重大疾病,這些疾病都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特別是胃癌,對患者的心理有著更強大的衝擊力。

兒時起,王琛的胃就不太舒服,總是出現腹脹、腹痛、胃酸等現象,不過家裡人也並沒有在意,吃些胃藥就過去了。

直到他23歲時,因為一次腹痛,去醫院做檢查才得知——胃癌晚期。

後來,醫生詢問王琛後才得知:小時候,家裡人經常把食物放到嘴裡嘗溫、或者吹吹氣後,再遞給王琛。

而王琛的奶奶恰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正是奶奶長時間給王琛這樣餵食,才會把幽門螺桿菌傳染給王琛,經過二十年的潛伏加上患者本身不重視,幽門螺桿菌感染才導致成胃癌。

在中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達50%以上,其中兒童感染率平均為40%,並且平均每年以0.5-1%的速度遞增。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

這句話,看似簡單,但實則蘊藏著引人遐思的深意。

中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50%以上,其中兒童感染率是40%,這不是意味著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當中,有將近一半都是孩子?而這些孩子,患胃病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孩子易染幽門螺桿菌

離不開家長的壞習慣

小寧的主治醫生劉大夫就曾指出:現在生活中,家長餵食孩子有許多不好的壞習慣,而這些壞習慣,可能在無意中讓孩子感染幽門螺桿菌。

1. 嚼碎食物餵食

小寧剛滿2歲半,有些食物不能直接吞食過去,小寧的媽媽就會把食物嚼碎,餵給孩子。一方面,她可以嘗下溫度,另一方面,則是方便孩子進食。

這種方法,對於新生兒來說無可厚非,畢竟,孩子還沒有自主進食能力,家裡人都有著各自的瑣事,只能趕時間用這種方法餵食孩子。

但是,如果孩子擁有自主進食能力,家長儘量不要再用這種方式,除了不衛生外,還容易把家長體內的細菌傳染給孩子。

2. 用自己的筷子給孩子餵食

4歲的樂樂是家中的獨生女,不過家庭裡並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樂樂深受爺爺奶奶寵愛。

每次吃飯,爺爺奶奶都會用自己的筷子給樂樂夾吃的,終於有一天,樂樂感覺胃不舒服,吐了一灘咖啡色的不明液體,送到醫院才得知是幽門螺桿菌感染。

一家人中,爺爺就患有幽門螺桿菌,醫生指出,正是爺爺用自己筷子給樂樂夾食物,才會讓細菌通過筷子→食物→樂樂體內。

3. 跟孩子麼麼噠~

家長為了表示自己對孩子的寵愛,總會嘴對嘴親吻孩子,更有甚者還會嘴對嘴喂孩子食物。

前者還好,後者就有些過分了,站在醫學的角度上,也並不衛生,畢竟家長也不確定自己體內是否攜帶傳染細菌。

說到這裡,我們順勢來科普下,家長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攜帶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在早期並沒有明顯症狀,如果家長出現腹部飽脹、疼痛,反酸和食慾減退等,就要去醫院做胃鏡檢查。

非胃鏡檢測方法共有三種:

通過吞服一顆尿素膠囊,然後再吹一口氣來檢查,這種方法稱之為碳13、碳14呼氣試驗;通過抽血檢查幽門螺旋桿菌的抗體來明確,如果抗體呈陽性說明身體既往有細菌感染;通過化驗大便來看,便便中是否含有幽門螺桿菌的抗體。

避免孩子感染幽門螺桿菌

家長要注意這3點

1. 使用公筷、公勺給孩子夾菜

其實,這些壞習慣都是家長平時生活中關愛孩子所致,要改變的話就要先從家長自身做起。

例如,準備公勺、公筷,給孩子夾菜的話,並不會沾染到自己的口腔,自然不存在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機會。

另外,家庭用餐中,最好做到一個人一雙筷子、一個碗,這樣才更加衛生。

家人有患幽門螺桿菌的話,還要進行分餐,不要讓孩子跟病人吃一個盤子裡的食物。

2. 不給孩子用嘴餵食/吹氣

這一點非常好理解,就算飯菜熱,家長在不知曉自己是否患有幽門螺桿菌的情況下,也不要隨意吹氣,更不要用嘴嚼碎食物給孩子餵食。

家長可以端著飯菜在空中來回揮揮,儘快散熱;食物太大太硬的話,家長可以把食物切的小一點,煮的嫩一點,方便孩子進食。

3. 讓孩子養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

飯前洗手,本身就是個好的衛生習慣,有助於孩子身體健康,阻止細菌通過手和食物進入體內。

擴充套件:不光是飯前洗手,飯後洗手和便便後洗手都非常重要。

飲食習慣上,家長儘量不要帶孩子多吃外面的食物,家裡飯菜口味要適宜,不要過於辣和鹹,溫度上也不要太涼、太熱,保持良好的心情,是身體健康的重要保障。

總而言之,防止孩子感染幽旋螺桿菌患胃病,家長日常生活的這些餵食壞習慣要改掉,同時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樣才會打敗細菌界的“小強”——幽門螺桿菌,杜絕胃病的侵襲!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駐馬店48歲女子天生“雙子宮”,“胎兒”真能住上標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