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水是生命之源。不同的人群機體的含水量略有不同,新生兒機體的含水量約為體重的80% ,嬰幼兒機體的含水量約為體重的70%,成人機體的含水量約為體重的60%,身體肌肉發達的人機體的含水量百分比>身體肌肉不發達的人,男性機體的含水量百分比>女性。

成人一般每日需要從食物和飲水中獲得 2000 ~ 2500 毫升的水。人體每日攝取的水與排出的水大致相等,才能維持人體健康。

當水分丟失量為體重的1%時,人就會感到口渴,身體機能開始受到影響;

當丟失量佔到2%,運動機能受到影響,並伴有食慾降低、壓抑感等;

當丟失量達到4%~8%時,會出現面板乾燥、聲音嘶啞、全身軟弱無力等;

如果丟失量超過10%,就可能危及生命!

水的作用

1、調節體溫。是體溫調節系統的主要組成成分,體內能量代謝產生的熱,透過體液傳到面板表面,經蒸發或者排汗帶走多餘的熱量保持體溫恆定。

2、促進代謝。是多種礦物質、微生物、葡萄糖、氨基酸及其他營養素的良好溶劑,參與體內的物質轉運,它將營養物質運送到細胞內,同時運走體內的代謝廢物。

3、潤滑作用。關節潤滑劑、唾液、消化道分泌的胃腸粘液、呼吸系統氣道內的粘液、泌尿生殖道粘液等的生成都離不開水。

科學飲水三不要

一不要:口渴再喝水

大多數人總是等口渴了才飲水,部分人不但沒有主動飲水的習慣,甚至還故意節制飲水,如長途汽車司機,即將入睡的老年人。

殊不知,口渴了才飲水,猶如田地已乾裂才去抗旱,為時已晚。當人體出現口渴訊號時,表明機體缺水已達一定程度。

二不要:飲料代替水

大部分飲料是將飲用水、糖分、果汁或新增劑混合成一定比例進行勾兌的,長期飲用此類飲料,容易導致糖分攝入過多,加重身體消化負擔。

高糖飲料容易產生飽腹感,從而降低食慾,導致營養失衡,影響身體發育,誘發超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

碳酸飲料中含有磷酸鹽和大量二氧化碳成分,長期飲用會影響人體鈣元素的吸收,不利於人體骨骼發育,誘發缺鐵性貧血等症狀。

三不要:劇烈運動後一次性大量飲水

劇烈運動或勞動後,即便感覺口中乾渴也不要立即大量飲水,最好休息數分鐘,等心跳平穩後再飲水。

腎臟代謝每小時可處理1升水。因此,即便再渴,也不要一次性飲用超過1升的水。

大量水分進入血液,會使水、鹽失去相對平衡,影響正常呼吸,加重心臟負擔,不利於身體健康。運動後可以喝淡鹽水,以保證鈉平衡。

科學飲水要記住四點

(1)每天飲水量

(2)飲水時間

每天7-19點:根據體重和健康狀況飲用一天總量的三分之二。

19-次日7點:根據體重和健康狀況每天飲用總飲水量的三分之一。

三個重要喝水時間:清晨起床之後、飯前、睡前。

(3)水質要求

(4) 飲水溫度

在戶外,攜帶保溫壺或者保溫袋,把加熱到50℃的飲用水裝入保溫壺或者保溫袋裡。

在室內,把飲用水提前用恆溫壺加熱並且恆溫在45℃,倒入杯子裡面仍然比體溫高几度,口感好,活性強。為何活性強?因為水溫高一點,進、出細胞的速度就快一點,能活躍人體機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

部分內容綜合網路整理,

12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長期透析的病人需補充哪些營養?這6大營養素,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