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幾乎每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均有正常細胞、正色素性貧血,一般為中度。
紅細胞錢串狀形成,可有少量幼粒、幼紅細胞。早期白細胞及血小板多正常,淋巴細胞相對增多,約50%患者可見漿細胞。晚期常有全血細胞減少,並可發現少量骨髓瘤細胞。
2、血液生化檢查
(1)高球蛋白血癥及M蛋白:幾乎所有的患者血清球蛋白、總蛋白增高,而白蛋白正常或減少。血清蛋白電泳出現均質性的單峰,極少數為雙峰的M帶,位於γ區β區之間,甚至β區與α2區。由於輕鏈型患者因輕鏈分子量小,可由尿中排出,所以除非有嚴重的腎功能不全,血清中通常不出現M成分,而必須檢測尿的凝溶蛋白。當M蛋白出現時,正常的免疫球蛋白減少。按M蛋白性質的不同可將多發性骨髓瘤分為不同型別(如IgG、IgA、IgE、IgM型等)。如尿中均無M蛋白成分,則稱為不分泌型骨髓瘤。
(2)其他:血鈣常增高,但也可正常或偏低。血磷於腎功能不全時因排出障礙而升高。血清鹼性磷酸酶可正常、降低或升高。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與腎功能損害程度相關。血尿酸亦常增高。血清β2微球蛋白增多與腫瘤細胞增殖有關,為預後不良徵象之一,但只有在無腎功能不全的情況下才有意義。發病時血清中乳酸脫氫酶增高亦為預後不良徵象之一。
3、骨髓象
為明確診斷的決定因素之一。骨髓瘤細胞增生佔有核細胞總數的10%~15%以上。這類細胞類似於各期漿細胞:原漿、幼漿或成熟漿細胞。但形態變異較大,胞體較大,外形不規則,染色質較疏鬆,可見雙核或多核,核仁1~2個。胞質灰藍,核旁淡染區不明顯,漿內可有空泡和嗜酸小體(Russell小體)。少數IgA型多發性骨髓瘤可見火焰狀細胞,偶見漿細胞吞噬血細胞。骨髓瘤細胞在骨髓內可呈瀰漫性分佈,也可呈灶性、斑片狀分佈,因而有時需多部位穿刺才能診斷。骨髓活檢可提高檢出率。免疫酶標法能證實骨髓瘤細胞記憶體在M-蛋白。漿細胞氚標記指數可檢測骨髓瘤細胞DNA合成,反映瘤細胞增殖程度。
4、X線攝片檢查
骨骼X線檢查主要有以下三種表現。
(1)瀰漫性骨質疏鬆,肋骨、脊椎、顱骨、骨盆和長骨近端是最常受累的部位。有骨痛而X線攝片未見異常者應進行CT或MRI檢查。
(2)典型病變為多個大小不等邊緣清楚的圓形穿鑿樣損害,多發生在顱骨、肋骨、脊椎、骨盆和長骨近端。
(3)病理性骨折較多見於脊椎骨(多呈壓縮性骨折)。
該病診斷的主要指標:
I:活體組織檢查診斷為漿細胞瘤。
Ⅱ:骨髓中漿細胞增多超過30%。
Ⅲ:血液電泳出現單克隆球蛋白峰:IgG>35g/L或IgG>20g/L;尿中K或γ-輕鍵的排出量>1.0g/24h,而尿中無其他蛋白。
次要指標:
A:骨髓中漿細胞佔10%~30%。
B:出現單克隆球蛋白峰,但低於上述水平。
C:溶骨性改變。
D:正常Ig含量降低。IgM<500μg/l,IgA<100μg/L,IgG<600μg/L。具備以下改變之一,即可診斷本病
1:I+B,I+C,I+D;
2:Ⅱ+B,Ⅱ+C,Ⅱ+D;
3:Ⅲ+A,Ⅲ+C,Ⅲ+D;4:A+B+C,A+B+D。
在臨床上,凡具備以下三項中的兩項,本病的診斷即可成立。
①骨髓中漿細胞20%以上,或其他組織出現經病理證實的漿細胞瘤。
②血清中出現M-蛋白或(與)尿中出現本週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