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我查出了高血壓,開始服用降壓藥,可血壓降下來了,總感覺頭暈是咋回事?是腦供血不足了嗎?
對高血壓最基礎的治療就是把血壓降下來,但如何降血壓是有講究的,不然就可能會出現這位朋友提出的“吃了降壓藥,血壓降下來後頭有一點暈”等問題,為什麼呢?
冬天南方人到了北方,很感覺冬天原來是如此的冷,而且總感覺面板特別幹,乾冷乾冷的;而北方人到了南方,會感覺溫度沒那麼低,為啥感覺比北方還冷,且是溼冷溼冷的。其實這主要是地域不同,南北方氣候條件不一樣致使身體對生活環境改變不適應的一種結果。
人體對血壓的反應也是一樣,由於高血壓的發生不是短時間內發生的,有一個逐漸升高的過程,往往會經歷幾年或更長的時間,機體會適應升高的血壓,不會有啥不舒服的感覺,這也是很多人血壓已經很高了卻不自知,常常在無意間發現自己有高血壓的原因。
同樣的道理,降血壓也需要給身體一個適應的過程,否則就可能出現頭暈等不舒服的感覺,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血壓降的過快
不同的人對降壓藥的敏感性不同,因此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有一個原則是從小劑量服用開始,並增加對血壓的監測次數,根據血壓變化調整服藥劑量,一般在2周-4周內將血壓降到目標水平為宜。
二是血壓降的過低
血壓並非降的越低越好,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降壓目標,比如患有腦梗的患者由於腦血管存在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彈性變差、管徑變窄,需要一定的壓力才能保證血液的供應,一般要求血壓控制在130/80mmHg即可。
而對中青年人來說,力爭將血壓控制在120/80mmHg更為理想,但不應低於110/70mmHg,否則就會引起身體的不適,可表現為與血壓升高時一樣的不舒服。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也要引起注意:臨床使用的降壓藥多為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的長效降壓藥,初次服用長效降壓藥,往往需要經過1-2周才能發揮出最佳降壓效果。
很多患者總認為今天服了降壓藥,明天血壓就應該有明顯的下降,當服藥後的2-3天血壓下降不明顯時,就認為這種降壓藥不管用或是服用量太少,自己隨意換藥或是加大服用劑量,要知道這樣的做法大大增加了低血壓發生的風險。
正確的做法是:多測血壓並與自己的經治醫生多溝通,共同確定適合自己的服藥劑量,平穩控制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