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生老病死”,是漫漫歷史長河中,人類繁衍生息過程中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雖然變老是必然,要逐漸懂得服老,但我們仍可以在變老前、變老中做一些什麼,來延緩變老,提高老了時候的生活品質。

人變老的表現,有人說是面板皺了、頭髮白了;有人說是記憶力不好了、眼睛花了;還有人說睡得少了、胃口差了……確實這些都是人變老的表現,但它們對生活和健康帶來的影響也就還能接受。但如果骨頭老了,並且出現健康問題,通常就會帶來比較大的影響。

喬主任認為,骨頭變老的這兩種情況,人人都會遇到,並且如果不注意可能會帶來失去活動能力、甚至致命的後果。它們就是退行性骨關節炎和骨質疏鬆。

為何人人都會經歷退行性骨關節炎和骨質疏鬆?

退行性骨關節炎

隨著年齡增長,關節軟骨發生退化與磨損,致使關節骨化、關節間隙變窄。最常發生在膝蓋關節。本身這個病屬於一種退化性疾病,是大多數人都會遇到的。但我們這一代人:

從小營養差、忍饑受餓長大;讀過書有文化的人又少,長大後大多從事體力勞動;許多農村地區的人交通受限,日復一日地走幾公里以上的上下坡山路;還有部分人群關節受過傷,或是患有類風溼、痛風、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

這些因素,都會讓退行性(膝)骨關節炎更早的出現。

資料顯示,60歲以後有50%以上人群出現退行性骨關節炎。如果60歲以後出現退行性骨關節炎,那你屬於是自然規律下的骨頭變老;如果你是40歲(10%)左右就開始出現退行性骨關節炎,那你需要對它格外關照了。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OP)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鬆症是目前世界上絕經後婦女、中老年群體中發病率、死亡率及保健費用消耗較大的疾病之一。

人的骨骼是有生命的,不是靜止不動的,一生中不斷進行新陳代謝,全身的骨幾年就可以更新一次。20歲前,新骨的生成速度大於舊骨的吸收速度,骨重量和長度不斷增加,人體的身高也在不斷的增長;成年以後,新骨形成和舊骨吸收的速度基本持平,身高逐漸停止增長;年齡老化等因素使新骨生成速度小於舊骨吸收速度,造成骨重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後,就出現骨質疏鬆。

加之老年階段,骨質的無機成分比例增大,因此骨的脆性增加,外傷後易發生骨折。

退行性骨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的典型表現

退行性骨關節炎和骨質疏鬆,前者是踏雪留痕、每發展一步都會留下一個腳印,如果你看了喬老師的文章,那可以在早期發現它的蛛絲馬跡,及時干預;而後者是悄無聲息的發展,直到某天突然以骨折的嚴重後果暴露出來。

退行性膝骨關節炎——腿腳越來越不好使

膝關節是最容易、最早表現出退行性改變的關節。常見的退行性膝骨關節炎症狀有:

長期膝痛、關節活動彈響、晨僵、膝關節腫脹不適。

退行性膝骨關節炎初期時,主要為久站後、行走後、上下樓梯時關節不適、發出摩擦音;中期時出現晨起短時間關節僵硬,關節腫脹、疼痛,關節活動範圍減小,關節無力,以及出現關節周圍滑囊炎、腱鞘炎;晚期時表現四頭肌無力、肌肉萎縮,股四頭肌萎縮無力,膝內翻和關節半脫位,脛骨上端髓內壓增高引發夜間靜息痛,活動能力逐步喪失、不動也痛。

骨質疏鬆——可能成為“寂靜的殺手”

骨質疏鬆症早期症狀表現為疼痛,無力。這是骨質疏鬆症最早期出現的症狀,以腰背痛多見,佔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較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疼痛加重。

當骨骼密度持續下降到0.6g/cm3以下時,骨折的機會將會明顯增加。這是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併發症。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的死亡率僅次於心血管疾病,髖部骨折有高達50%的死亡風險,因此骨質疏鬆症引發的骨折被形象地比喻為“寂靜的殺手”。

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受力顯著增加,影響行動能力甚至會長期臥床無法行動。

若胸、腰椎發生壓縮性骨折,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預防退行性骨關節炎和骨質疏鬆,每個人中老年人的必修課

退行性骨關節炎——35歲後,膝蓋合理用、省著用

在35歲之前,膝蓋處於發育和強健階段,幾乎不存在退化的可能,只要保證膝蓋不受外傷就不會引起它的退化。在35歲以後,膝蓋的髕骨軟骨會因為潤滑液的減少,而出現早期的輕度磨損,因髕骨軟骨沒有神經透過,不會引起明顯的痛感,有的人甚至察覺不到,有的只是出現膝蓋酸脹。

但此時就要認真預防膝蓋退化了,一定不要從事劇烈運動,如過度行走、負重過多,大體重人群也有必要進行減重。在50歲以後,膝關節的脛骨、股骨表面軟骨,髕骨軟骨的表面均有磨損,骨關節炎已經出現,關節的使用越少越好,如果痛感過大,可以考慮使用柺杖,以減少關節內的摩擦力,並積極做關節康復訓練。

1、以正確的姿勢走路。日常行走時要和散步時的姿勢一樣,動作正確。穿寬鬆的鞋子,選擇適合自己的鞋子,走路時要注意鬆緊適度。

2、走路不能太匆忙。步行時膝關節承受的重量是體重的2~3倍,跑步時為體重的4~5倍。所以日常生活中,走路儘量不要過於匆忙。

3、運動前充分活動四肢。運動時不能勉強自己,運動後放松身體,從而緩解疲勞。

4、保持力的平衡。購物或旅行中最好將物品平均分放在兩手中,使身體不傾斜,或者使用雙肩包,這樣能減少對一側膝關節的磨損或加重患側的疼痛感。

5、儘量用坐便代替蹲便。相對於蹲便,坐便對膝關節的壓力大大減小,站立時最好有扶手或慢慢扶牆站起來。

6、注意天氣變化。尤其是在寒溼天氣中要做好身體保暖,避免受涼;夏季不宜在冷空氣出口處待得過久,避免受涼氣困擾,使用空調也不宜使室內溫度過低。

7、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胡椒、咖哩、辣椒、煎烤等食物,否則也會使疼痛加劇。

8、科學運動。有規律做運動可以加強肌肉、肌腱和韌帶的支援作用,從而保護關節,同時也能刺激軟骨生長。

骨質疏鬆——預防比治療重要

往往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鈣逐漸丟失,一旦出現臨床表現,骨鈣丟失已經在50%以上。已經丟失的骨密度,即便是經過治療很難全部補回來,所以早期的預防是延緩骨質疏鬆的最好辦法,治療在於針對之後更大量骨密度的丟失,減少或延緩丟失速度,因此在骨質疏鬆防治中,預防比治療更為現實和重要。

骨質疏鬆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進行性、退行性疾病,除了少數繼發於其他疾病,經過對原發疾病的治療可以恢復骨密度,大多數原發性骨質疏鬆症不可能達到治癒。預防和治療的目標是緩解由於骨質疏鬆導致的疼痛症狀,延緩骨質疏鬆進一步進展;防止脆性骨折的發生。

1. 年輕時提高峰值骨量

35歲以後骨量開始下降,女性絕經後,骨量下降的速度明顯快於男性。如果年輕時盡力提高自己的骨峰值,等到老年後需要較長的時間才會丟失到骨質疏鬆狀態,因此患骨質疏鬆的可能性會減少。

合理膳食營養,多吃含鈣、磷高的食品,尤其牛奶、奶製品、豆類、雞蛋、綠色蔬菜、海帶、魚等,多曬太陽,不吸菸、不飲酒,少喝濃咖啡、濃茶和碳酸飲料,少吃糖和鹽,進食動物蛋白不宜太多。

2. 鈣的補充與繼發性骨質疏鬆症的預防

歐美較多用雌激素補充與長期預防性補鈣;日本較多用活性維生素D和鈣劑;我國除前兩種方法,還有雙膦酸鹽、降鈣素、中藥等藥物治療手段。

同時要積極預防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如糖尿病、類風溼關節炎、慢性腎炎、甲旁亢、甲亢和慢性肝病。除正確防治原發性疾病外,在醫治某些疾病中必須使用能引起骨質疏鬆等副作用的藥物時(如糖皮質激素、肝素、抗癲癇類藥等)應慎重、適量,同時應採取相應措施,防止骨質疏鬆等併發症的發生。

3. 消除引起骨折的非骨骼因素

日常活動注意安全,避免摔倒;選擇適當的鍛鍊方法,以免受傷;營造良好的居室環境和照明設施;改善著裝,使行動方便;調整藥物,保持較好的精神狀態;高齡老人外出要有人照顧。

10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被動吸菸或吸菸會感染冠狀病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