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大家好,我是賀醫生,一名二甲醫院中醫科執業醫師;

今天我們說一下,出汗的問題。

多汗的朋友可要認真閱讀;

有的出汗是正常的,比如我們乾點體力活,微微的汗出,很正常。

但是有一些朋友,動不動就出汗。更有甚者有時坐著不動也會出汗,天氣也不熱啊,就是特別愛出汗。像我們吃飯時,經常見到有些吃的滿頭大汗,甚至衣服都溼透了,同樣一碗飯,別人也沒事啊。

以上的這些情況我們中醫也稱自汗動則汗出

內經當中講《陽加於陰,謂之汗》。就是說,汗的形成,需要兩方面的因素,一是陽,也就是熱;二是陰,也就是水。汗為陽氣蒸迫津液所得。水氣蒸發透過毛孔而出,又於面板上凝成水珠,就是汗出。

就像我們燒水一樣,下面要有火(陽氣),鍋裡面要有水(陰液),鍋蓋上面冒出的水蒸氣我們可以理解成為汗。那麼鍋蓋相當於我們的氣。氣有固攝的作用,什麼時候出汗,什麼時候不該出,出多少汗,是氣說的算。汗出於肌表,所以這個氣也叫衛氣。

如果說我們現在氣虛了,就會無力固攝汗液。我們想象一下,是不是汗就會自動跑出來了。相當於我們的鍋蓋沒有蓋嚴實,或者說鍋蓋小了,蓋不住這口大鍋,蒸汽變多了。

以上說這麼多,就是想讓大家能從中醫角度理解我們的汗液。關於自汗是怎麼回事。當然中醫當中異常出汗也有很多種,比如夜間盜汗,有的是半身汗等等等等。還有一些人是不出汗,比如天氣很熱,別人都在出汗,就他不出汗,像一年四季不出汗的朋友,這隻能說明我們的機體是比較差的,陽氣不足,不能溫煦,就像鍋下面的火不足一樣。這些我以後也會抽時間給大家專門寫一篇來做一個小科普。

那麼我們針對這種自汗,經常出汗大汗淋漓的情況,我們中醫一般會補氣的同時,要生津,以及加以斂汗。這裡要生津,是因為汗是我們的津液所化。津液的丟失,我們就要養陰生津。斂汗是收斂汗液,可以理解成是讓汗不該出來時,就不要出來。

我們最後拿《生脈飲》的組方思路,來做一解釋參考。一般像氣陰兩虛自汗,一般會推薦生脈飲。我們藥店見到的生脈飲其實就是生脈散的口服液劑型,是一味傳統中藥方,最早出現在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大規模應用是在金朝名醫李杲所著醫書《內外傷辨惑論》裡,常由人參、麥冬、五味子三味藥組成,目前市面上生脈飲有很多組方,比如像,人參方,黨參方,都是益氣、養陰、生津。用於氣陰兩虛。

像人參,黨參,既能補氣又能生津。麥冬;養陰生津。五味子;五味俱全,以酸為主,收斂固澀,收斂汗液。

補氣,生津,斂汗。一補、一生、一斂。

古人對汗證的理解與思路,有著大量的名醫著作記載,都是經過了長期的實踐證明。思路清晰縝密,效果明顯。

希望大家,透過此文章,能瞭解平時出汗異常與否。不要再認為經常出汗,都是正常的,如果我們經常出汗,汗出異常,找個中醫看看還是很有必要的。

11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2021年10款最佳的跑步,健身耳機,助於你更好的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