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如果你出現了口腔潰瘍、口乾口臭、牙齦出血、長痘痘、眼睛紅腫、嗓子疼、胸悶煩躁等等問題,第一反應會是什麼呢?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會用倆字概括:「上火」。

既然上火了,那當然是想盡辦法“滅火”。去火藥、綠茶、苦瓜、菊花、蓮子心……總有一個法子能搞定當下困擾你的症狀。

不過,有這麼一類人,雖然常年上火不斷,但同時又會表現出很多虛、寒、弱的症狀,尤其是身體的中下部。

而且這類容易上火的人,越是用性寒涼、味苦澀的清熱瀉下之物“滅火”,虛寒的表現越會加重。哪怕是心煩氣躁,就貪了一杯冷飲,可能痛經、拉肚子等等問題都會跟著找上門來。

如果你被這樣的怪現象糾纏許久,那麼就該考慮考慮自己是不是變成了傳說中“上熱下寒”的體質。

什麼是“上熱下寒”?

在中醫裡,這種上火與體寒並存的“怪現象”,可以用這些詞來形容——“上熱下寒”,或“真寒假熱”,或“陽不歸位”。

在中醫的概念裡,人體內的氣血陰陽執行有如自然界天地的迴圈一樣。心主火,位居人體的上部,好比天上的太陽;腎主水,位居人體的下部,好比地上的河流。

正常情況下,心火藉助胃氣的下降,向下沉降以溫煦腎陽,人就不會因腎陽不足而畏寒、痛經、腹瀉、腿腳冷等等;腎水借脾氣的升發,向上升騰以濟心火,人就不會因為心火亢盛出現紅腫熱痛、心情煩躁等問題。

上面描述的這個狀態,中醫稱之為“水火既濟”。說白了,就是體內氣血陰陽的迴圈正常,能讓該暖和的地方暖和著,該涼快的地方涼快著。

話說到這裡,大家應該能夠明白幾分了,所謂的“上熱下寒”,其實就是“水火不濟”造成的結果。

“上熱下寒”的具體表現

對於「上熱下寒」體質的人來說,一般會同時出現下述左右列表中的一個或多個症狀:

下寒:肚腹不溫,經常拉肚子、腰膝酸冷,膚色暗沉,女性痛經,男性陰囊冰冷潮溼,手腳冰涼,特別怕冷,飲食耐溫不耐寒。

《黃帝內經》裡說:“ 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 這句話指出“寒為熱病之因”,體內寒邪過盛,身體就會表現出熱症。

就是說,體內寒氣太重,就會把熱排斥在外,而火性炎上,就會出現上火症狀。可見,在這種情況下,體寒是上火的根源!

“上熱下寒”怎麼調理?

1.適當運動

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會出現“上熱下寒”的體質,除了大家熟知的熬夜勞神、恣情縱欲、飲食生冷、露體受寒等因素之外,久坐久臥、缺少運動同樣是不可忽視的一大原因。

運動不足,經脈的執行自然會逐漸下降,接著會導致陽氣生髮不暢、鬱閉阻塞,該暖的地方又暖不到,“上熱下寒”也就不足為奇。

2.泡腳降火

經常泡泡腳,上熱下寒的人手腳常常會發涼,而泡腳就可以很好的促進體內的血液迴圈和代謝,寒從腳起,腳不冷了,體內的熱氣也能得到平衡,有助促進陽氣的生髮。

泡腳時還可以多按摩按摩腳底,疏通經絡,不過要注意控制時間,泡20-30分鐘,身體微微出汗即可。

3.藥膏貼敷穴位

正值三九寒天來臨之際,用“三九貼”進行穴位貼敷,及時補充人體的陽氣,將人體陰陽與四季氣候的特點有機結合,用以扶正祛邪,調補陰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可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貼欣·三九貼對人體特定穴位進行貼敷,能夠起到刺激經絡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循行和氣血的傳輸將有效成分送達體內, 起到溫陽益氣、益肺健脾、補腎散寒、平咳止喘、活絡止痛,提升免疫力的功效,最終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心臟不好,多吃3紅,少做3事,勤動3處,心臟越來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