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原因未明的直腸和結腸慢性炎性疾病。腹瀉、腹痛,大便中常伴有黏液和膿血是潰瘍性結腸炎的常見症狀。每日大便2~4次,嚴重者可達10次以上。病情輕重不等,多反覆發作或長期遷延呈慢性經過。病人往往表現營養不良狀態、消瘦貧血。
我們該如何飲食呢?
總的原則
潰瘍性結腸炎的飲食總原則是高熱能、高蛋白、高維生素、少油少渣膳食。患者的飲食應保證足夠的熱量、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儘可能避免出現營養不良,以增強體質,有利於病情緩解。
脾虛溼蘊證
大便稀薄,黏液發白,少見紅色,腹部隱隱疼痛,胃部脹滿不適,飲食少,口味差,無進食感,四肢無力,神情疲憊,不想說話,舌質淡紅,邊有齒痕,苔白膩,脈細弱或細滑。
飲食指導
宜食補脾除溼之品,如蓮子、山藥、扁豆、薏苡等,
食療方:茯苓粥、山藥蓮子粥等。
大腸溼熱證
腹痛,腹瀉,大便有黏液,夾有紅色血液,肛門灼熱,感覺大便不盡,身體有熱感,小便短,顏色深,口乾口苦,口臭,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飲食指導
宜食清熱化溼之品,如馬齒莧、藕粉、鮮蘆根飲、梨汁等,忌食生冷、辛辣等。
食療方:馬齒莧粥、甜菜粥等。
寒熱錯雜證
大便稀薄,夾有黏液,偶有類似白色果凍樣物,反覆發作,腹痛持續,隱隱有痛感,四肢發涼,腹部有灼熱感,經常口渴,煩躁不安,舌質紅,或舌淡紅,苔薄黃,脈弦,或細弦。
飲食指導
宜食平性之品,如薏苡仁、蓮子、山藥、赤小豆等,忌食過熱過寒之物,
食療方:薏苡仁粥、烏梅茶等。
肝鬱脾虛證
腹痛後立即腹瀉,腹瀉後疼痛感緩解,常因情志或飲食因素導致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稀薄,偶夾有黏液,情緒抑鬱或焦慮不安,噯氣頻繁,不得緩解,飲食少但常感腹脹,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或弦細。
飲食指導
宜食疏肝健脾之品,如茯苓、蓮子、金橘、陳皮、佛手等,
食療方:陳皮粥、金橘山藥粥等。
飲食還有三大禁忌
1
少吃粗纖維飲食
忌選粗纖維的食物和加工粗糙的食品。因為大量的粗纖維食物會刺激腸道,並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對原本就營養不良的患者而言更會加重病情。所以,應儘量限制食物纖維,如韭菜、芹菜、白薯、蘿蔔、粗雜糧、幹豆類等。疾病活動期應忌食生蔬菜、水果,可製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等食用。不要用大塊肉烹調,要經常用碎肉、肉丁、肉絲、肉末和蒸蛋羹、煮雞蛋等形式。
2
慎吃海鮮
海產品中的蛋白質不同於我們經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質,某些異種蛋白質易引起過敏,加重炎症反應,所以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一定要慎重食用海鮮。疾病活動期也不建議喝牛奶及乳製品。
3
忌刺激性、油膩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會對胃腸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應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薑、生蔥。也不要食用過冷、過熱的食物。夏天尤其要避免食用冷飲和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食物。
潰瘍性結腸炎的腹瀉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嚴重者伴有脂肪瀉。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應採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調方法。對伴有脂肪瀉者,可採用中鏈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腹瀉時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調各種菜餚應儘量少油,並經常採用蒸、煮、燜、氽、燉、水滑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