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健康2021#老年人飲食常見誤區

華中科技大學第一臨床學院 李婷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楊盛力

隨著生活水品的提高,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逐漸加強,“寓醫於食,藥食兼用”理念深入人心,老年人則更是飲食保健的主力大軍。然而老年人由於身體各項機能衰退,機體對於內外環境的變化更為敏感,因此盲目的飲食保健及矯枉過正反而會加重機體負擔,從而得不償失。

1、過於強調軟食

(1)過於強調軟食,而忽略膳食纖維攝入

膳食纖維是人體七大營養素之一,對人體有諸多益處:有助於減肥、控制體重;促進排便,緩解便秘;抑制膽固醇吸收,降低血脂;減緩糖的吸收,降低餐後血糖;吸附可能進入腸道的鉛、汞等重金屬,排毒。因而纖維素被稱為“現代慢性病的剋星”。

成年人每天應該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而據調查大部分人每日膳食纖維攝入量只有10克左右。老年人由於消化功能退化、牙齒咀嚼能力減弱等原因,往往選擇易咀嚼的食物。但這類食物普遍膳食纖維含量較低,會導致老年人膳食纖維攝入進一步缺乏。

因此老年人可以適當選用富含膳食纖維且易咀嚼的食物。如魔芋及其製品、鬼子姜(菊芋、沙姜)、菊苣、麩皮等,這些食物的膳食纖維含量遠超常見植物性食物數十倍,並且口感不併不粗糙。另外,豌豆和毛豆口感雖較柔軟,但仍含有較高膳食纖維,豌豆膳食纖維含量大概3%,毛豆甚至達到4%。

(2)過於強調軟食,而忽略牙齒問題

老年人消化系統功能和咀嚼功能下降,所以老年人大多傾向喜食軟食,以減輕消化系統負擔。但切忌一味強調飯菜要軟爛,而忽視了牙齒健康,導致牙周炎、肌肉衰減症等掩蓋疾病發生。因此老年人應關注牙齒健康,並及時就醫檢查牙齒問題。

2、盲目吃素,不沾葷腥

盲目吃素,不沾葷腥,易導致蛋白質缺乏。而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生命物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承擔者,蛋白質缺乏使得肌肉萎縮、體重下降,人體各項生命活動受到影響,有礙於人體健康。

肌肉衰減綜合徵是一種隨年齡增加,以骨骼肌質量下降和功能減退為特徵的綜合性退行性疾病。患者往往會出現活動能力降低,行走、坐立、登高和提重物等日常動作受影響, 甚至導致平衡障礙、難以站立和極易摔倒等現象。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肌肉衰減日益加快。據報道,60 歲以上老年人丟失肌肉 30% ; 80 歲以上 約丟失 50% 。而肌肉減少 30% ,將影響肌肉的正常功能。肌肉衰減是肌肉衰減綜合徵的前期狀態,適當增加老年人肉類攝入量(特別是畜禽肉) ,有助於改善老年人的肌肉衰減,預防其進一步發展為肌肉衰減綜合徵。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指出,50歲以上的男性每天蛋白質 攝入量需到65克,女性為55克。肉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肉類蛋白屬於完全蛋白,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種類的氨基酸,並且易於人體的消化和吸收,可以彌補人體的肌肉損失。

此外,還可以使用加酶的方法使肉質改善,易於食用、消化和吸收。如菠蘿炒肉,利用菠蘿蛋白酶分解肉質;在製作牛肉時加入木瓜蛋白酶,可使牛肉的色澤、風味、口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葷腥”並非油膩食物。建議吃蒸煮、炒制的魚蝦、禽等,其蛋白質豐富而不油膩。

3、低鹽飲食

(1)低鹽只需少吃鹽

鹽攝入過多,導致腎臟排水減少,血容量增加,進而使血壓升高。而且鈉離子還會影響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使血管狹窄而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高鹽飲食是高血壓發生及加重的重要誘因之一。

人體每天攝入鹽的含量不應超過六克。但除了常說的食鹽(包括醬油、 醬、鹹菜等鹹調味品)之外,還應注意一些隱性鹽的攝入,比如鹽漬小吃、零食、醃製食品、運動飲料等。

使用一些烹飪技巧,減少鹽用量。利用蔬菜本身的自然風味:例如,利用青椒、番茄、洋蔥等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利用油香味:蔥、姜、蒜等經食用油爆香後所產生的油香味,可以增加食物的可口性。利用酸味減少鹽用量:在烹調時,使用白醋、檸檬、蘋果、柚子、橘子、番茄等各種酸味食物增加菜餚的味道,如在吃水餃時,只蘸醋而不加醬油,同樣美味。利用糖、醋調味:使用糖、醋調味,可增添食物甜酸的風味,相對減少對鹹味的需求。改變用鹽習慣:將鹽末直接撒在菜餚表面,有助於刺激舌頭上的味蕾,喚起食慾。用中藥材與辛香料調味:使用當歸、枸杞、川芎、紅棗、黑棗、肉桂、五香、八角、花椒等辛香料,新增風味,減少用鹽量。

使用低鈉不減鹹替代鹽——低鈉菇鹽。低鈉菇鹽利用菌菇提取物本身的鹹味,不改變口味,可完全替代傳統食鹽,並實現減鈉20%、40%、60%。同時,它還具有菌菇特有的鮮味,鮮味不僅可以矯正低鈉鹽的金屬苦澀味,還可以減少味精、雞精的使用,進而減少味精、雞精中的鈉攝入。

多食用含鉀高食物,利鈉排尿。如海帶、紫菜、木耳、山藥、香蕉、馬鈴薯、魚類、西紅柿、蘑菇乾等。

(2)低鹽乾脆不吃鹽

但限鹽不等於不吃鹽,當機體攝入不足而又排出或丟失過多時會發生低鈉血癥。病理情況下低血鈉可引發疲勞、噁心、嘔吐、肌肉痙攣、內穩態紊亂等臨床表現。故控鹽雖然重要,但不必矯枉過正,對大多數人而言,保持正常鹽攝入即可,對於嚴重高血壓患者和鈉敏感的高血壓患者而言,則要嚴格控制食鹽的攝入。

12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血栓“入侵”的表現:6個症狀都沒有,恭喜你,不是危險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