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藥湯劑是我國應用最早、最為古老的劑型之一。目前在中醫臨床仍然廣泛使用。中藥湯劑具有劑型組方靈活,適應中醫辨證施治的需要;同時製法簡便,以水為介質,價廉易得,起效迅速的特點;味苦量大,必須臨時製備是其較為明顯的短板。

中藥湯劑的優勢明顯,很多看中醫的朋友更願意選擇自己熬製中藥,以獲得更好的療效,但是在熬中藥的時候是湯汁多好還是少好呢?我們該如何獲得更加有效的中藥湯汁以保證中醫藥的治療效果呢?

中藥典籍中有“湯者,蕩也,去大病用之”的記載。這是指湯劑有洗滌、衝殺的作用,對於陰陽明顯失調或病程較長的的病證最為適宜。歷代醫家都很重視如何煎好中藥湯劑。徐靈胎在《醫學源流論》中說:“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可見,正確地煎煮湯藥對祛病療疾、充分發揮藥效至關重要。

煎中藥(熬中藥)首先選擇的是砂鍋或砂罐等陶製器皿,這些陶製器皿的優點是不與中藥發生化學反應且傳熱慢不易糊鍋。不宜選用鋁鍋、鐵鍋、銅鍋等材質的器皿,因為他們容易與中藥產生化學反應,可能會產生毒性成分。

煎中藥前(熬中藥)前要用清水(不宜用礦物質水。)根據藥材的部位不同浸泡藥材30分鐘至1小時。浸泡後藥材吸水恢復到近新鮮狀態,頭煎加水使之高出藥面3~5釐米,二煎高出藥面1~2釐米。

煎藥講究文武火。煎煮時一般宜用武火(大火)煮至開鍋,開鍋後5分鐘內分鐘改用文火(小火),保持湯藥基本處於微沸狀態即可。

煎煮時間以每劑中藥煎2~3次為宜,一般煎煮兩次能煎出80%~90%的有效成分。

此外,煎中藥(熬中藥)還有特殊煎法:不易煎出有效成分、需要減毒或者有特殊要求的中藥要先煎;容易揮發、有效成分容易破壞的要後下;各種粉類中藥材或者絨毛的藥材要包煎;還有諸如:沖服和烊化等等。不論哪種特殊煎法,我們在取中藥時中藥師都會告知我們,這一定要注意。

那麼,中藥湯汁是濃些好還是淡點好?是多點好還是少點好呢?

煎中藥就是中藥飲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而當煎到飲片本身與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時,這種擴散運動就停止了,這時候的中藥也就煎好啦。如果再繼續煎煮,以求“又濃又少”,不僅藥物內的有效成分不會再釋出,還可能使非有效成分(如樹脂、樹膠、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不斷溶出,這樣會使藥液中有效成分因蒸發而減少,甚至在過長的高溫中遭到破壞,從而降低藥效。

根據藥物的性質,解表藥頭煎煮沸後煎10~15分鐘,二煎10分鐘。滋補藥頭煎沸後煎30~40分鐘,二煎25~30分鐘;一般性質的藥,頭煎沸後煎20~25分鐘,二煎15~20分鐘,各種型別的湯劑均以煎兩煎為宜,湯藥煎好後,應趁熱過濾,榨乾,儘量減少藥渣中煎液的殘留量。

每次煎好的藥汁,濾取量皆不得少於200毫升左右為佳,如果是小孩子服用,每次濾取的液量100-120毫升左右為好。

15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憶忘老師:仲景神功非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