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說起感冒治療,很多人都知道要分寒熱,知道吃藥必須對症下藥,否則只會雪上加霜,越吃越重。如何才能分清風寒還是風熱?

咽癢、咽痛是風寒證與風熱證鑑別的關鍵點。一般,咽癢是風寒,咽痛則是風熱。不過,要排除燥邪所導致的咳嗽,這類咳嗽不論溫燥(風熱燥)還是涼燥(風寒燥)都有咽癢症狀。如果感冒以頭痛、流清鼻涕為主,很可能屬於風寒感冒,適合服用風寒感冒顆粒、感冒疏風丸等;而如果以嗓子疼、發燒為主,很可能屬於風熱感冒,適合服用雙黃連顆粒、清熱解毒口服液等。實際上,這種情況俗稱“寒包火”型感冒,中醫術語稱為“表寒裡熱證”。“寒包火”型感冒很常見,尤其是在感冒早期。下面的2種情況下,容易出現“寒包火”型感冒:

1.風寒感冒表未解,同時入裡化熱

很多感冒患者都是著涼、受冷所致,但是一旦感冒,很快就會變成發燒、嗓子疼、咳嗽黃痰的肺熱證,這就是入裡化熱。有些患者,一方面感冒入裡化熱,另一方面頭痛、鼻塞仍然存在,表邪未解。這就形成了表實裡熱的寒熱錯雜狀態。

2.有肺火或肺陰虛的人,受涼感冒

從中醫體質學說看,有些人素有肺火或肺陰虛,口乾、便幹,這個時候肺熱燻蒸,腠理易開易受涼,形成“寒包火”型感冒。如小兒多好動陰虛,如果再被捂汗,就特別容易著涼形成這種“寒包火”型感冒。在辨症時,我們如果發現患者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開始是受寒流清鼻涕,但幾小時或者一兩天之後變成黃濃鼻涕,就可基本斷定,屬於寒包火型感冒。

“寒包火”型感冒的用藥方案

“寒包火”型感冒既然是“表寒裡熱”型感冒,就必須寒熱同治,散表寒、清裡熱,在一個組方里同時使用辛溫解表藥(紫蘇、荊芥、防風、麻黃等)和辛涼清熱藥(金銀花、連翹、黃芩、石膏等)。很多常用的中藥經典名方或中成藥,都是從這個角度來辨證論治的。例如:

1.麻杏石甘湯,源於《傷寒論》,由麻黃、苦杏仁、石膏和甘草組成,屬於寒熱並用。很多治療小兒感冒的中成藥,都是以麻杏石甘湯為底方加減的,也就適合“寒包火”型感冒,如麻杏甘石合劑(顆粒)。

2.大青龍湯,由麻黃、苦杏仁、桂枝、甘草、石膏、生薑、大棗組成,屬於寒熱並用。

3.感冒清熱顆粒,由荊芥穗、薄荷、防風、柴胡、紫蘇葉、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蘆根組成,屬於寒熱並用。

4.兒感清口服液,由荊芥穗、薄荷、化橘紅、黃芩、紫蘇葉、法半夏、桔梗、甘草組成,屬於寒熱並用,用於小兒外感風寒、肺胃蘊熱證。

5.小兒感冒舒顆粒,由葛根、荊芥、牛蒡子、桔梗、玄蔘、蟬蛻、六神曲和甘草組成,屬於寒熱並用。此外,還有防風通聖丸、九味雙解口服液等。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腦中風裡有“蹊蹺”,你知道中的是什麼“風”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