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非常多見的代謝性疾病,是因為身體分泌胰島素髮生了障礙,從而引起的一種高血糖現象。一旦患有糖尿病,如果不及時治療,會使患者的腎臟、心臟、神經等器官組織受到慢性損害,甚至會直接導致器官功能衰竭。
糖尿病會給患者帶來哪些危害?它的症狀常見以下7類:
1、乏力
該病跟胰島素分泌不足有很大的關係,一旦胰島素分泌不足,患者能量供應就會受到影響,食物的分解跟利用就會發生障礙。當機體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時,就會產生乏力感。持續性的乏力是該病主要症狀之一,這種症狀對於日常生活的影響是很大的。
2、傷口難以癒合
患該病者,體內過高的血糖水平,不僅會使得血液流通的速度變慢,傷口癒合的時間延遲,而且還會使得免疫功能慢慢下降,然後導致人體的自愈能力減弱。另外,患者神經組織甚至會受損。
3、視力下降
患該病者,視力會有下降或者是模糊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過高的血糖水平導致眼部的晶體滲透壓以及晶體的屈光度發生變化而引起的。若是患者積極進行血糖控制,將血糖穩定在一定水平內,那麼視力通常是可以恢復正常的。
4、感染
當患者血液中的血糖持續存在較高水平時,就會為細菌提供有利於生長繁殖的環境。同時,較高的血糖水平狀態,還會抑制白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在這些情況的影響下,患者抵抗感染的能力就會下降,就更容易受到細菌的感染。
5、血栓
患該病者體內過高的血糖水平,會使得血液的粘度增大,導致血小板聚集加重,自然血流的速度變慢,從而引起血栓。一般患有該病的人,患腦血栓的機率是非常高的,而且比常人至少高12倍。
6、多食
患該病者,腎臟濾過葡萄糖的能力會下降,從而會使得葡萄糖大量從尿液中流失,刺激血管內皮相關檢測葡萄糖的感受器,導致患者經常感到飢餓,出現多食的症狀。
7、動脈硬化
該病過高的血糖,會使得紅細胞膜跟血紅蛋白被糖化,導致血管的內皮細胞缺血、缺氧,引起大量的ET,致使血管收縮跟擴張不協調,血小板聚集,脂質在血管壁沉積,然後促使動脈硬化形成,誘發高血脂、高血壓等多種疾病。另外,該病還會導致周圍血管病變,使得足部等部位區域性的組織對損傷因素的敏感性下降,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糖尿病足。
建議患者積極控制自身的血糖水平,減少或者是避免這些危害的出現,需及時進行相應的控糖治療:透過胰島素、降糖藥物來控制血糖,嚴重者需透過代謝手術來改善病情。
另外,調整好自己的飲食,否則容易出現血糖難以控制的現象。但是,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需要外出就餐。
那麼在外出吃飯的時候,到底該注意些什麼?
1、注意飯菜選擇
糖尿病外出就餐的時候,要注意飯菜的選擇。一些糖醋口味、油炸口味、麻辣口味等食物一定不要選擇。在糖醋口味的食物當中,即使是素菜,也會使用到大量的糖分。這些糖分進入糖尿病患者體內之後,就會使得血糖值快速飆升。
另外,一些油炸以及麻辣口味的食物當中含有太多的油脂、鹽分、辛辣調味品等。這些食物不但很容易誘發一些心血管內併發症,而且還會影響到血糖值以及血壓值,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非常不利。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外就餐點菜的時候,儘量選擇清淡、少油、少肉、少辣、少鹽、少糖的食物,最好是以清炒、涼拌以及蒸菜為主。
2、控制總熱量攝入
糖尿病患者在外出吃飯時,一定要注意總熱量的攝入,如果選擇了一些肉食,就應減少主食的攝入。而且在主食的選擇上一定要注意,不要選擇過軟的主食,比如說一些麵條,或者是粥類,這些主食不要食用。應該選擇一些比較硬的主食,比如雜糧窩頭,或者是一些餅、饅頭。
除此以外,很多糖尿病患者認為多吃蔬菜不會增加血糖值,所以在外就餐時,會選擇吃大量的蔬菜,這種方法也是錯誤的。飯店中所烹飪的蔬菜會使用較多油脂,如果一次性過多攝入,會使得體內的總熱量超標,導致進餐後血糖值快速飆升。所以說,不管是哪一種食物,糖尿病患者都不可過多食用,每一道菜品嚐幾口即可。
進餐之前,先喝一些溫開水,潤滑一些腸胃,再吃一些蔬菜類食物。然後,才可以適當吃一點肉類或者是魚類等食物,主食放到最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