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在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全球十大致死病因中,心血管疾病常年處於首位。

很多人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得心血管疾病,其實不然,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心血管問題,甚至猝死頻發,十分令人惋惜。

那麼,哪些因素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呢?

前不久,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的學者發表了一篇論文,研究了不同危險因素與不同區域人群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之間的關係。

研究涉及全國31個省98.3萬人,參與者的平均年齡55.9歲,女性佔60.1%。

研究指出,我國10.3%居民為心血管病高風險人群。

在大陸7個地區中,東北地區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標準化率最高,達12.6%,華南地區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標準化率最低,為8.0%。

研究還發現,不同地區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素各不相同。其中:

華北地區主要面臨肥胖和高血壓;

東北地區主要致病原因是副食不合理,包括水果、蔬菜攝入不足,以及紅肉攝入過多;

而華南地區則是主食不合理,代謝(血脂和血糖)異常以及體力活動不足。

研究中涉及的12種獨立危險因素分別為:

1.血壓偏高(≥140/90mmHg);

2.總膽固醇偏高(≥5.0mmol/L);

3.高血糖(≥7.0mmol/L);

4.超重或肥胖(BMI≥25 kg/㎡);

5.吸菸;

6.飲酒;

7.低全穀物攝入;

8.低水果攝入;

9.低蔬菜攝入;

10.低豆類攝入;

11.高紅肉攝入;

12.代謝與低體力活動。

備註:心血管疾病還與遺傳、年齡、情緒、睡眠、空氣汙染等其他多種因素有關,其他因素也需要大家給予重視。本文僅在上述研究範圍內探討。

從該研究我們可以看出,12種危險因素中,飲食因素佔了一半,而做到合理飲食,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重要作用。

預防心血管疾病,除了保證全穀物、水果、蔬菜、豆類的攝入,減少紅肉的攝入外,還要控制脂肪,包括動物油和植物油的攝入,不管是型別還是總量都要控制,因為脂肪攝入過多會引發心血管的病變。

下面,給大家列舉3款適合低脂飲食的食譜,供朋友們參考,在具體食用時,可根據個人飯量及口味喜好來適當靈活調整。

··低脂飲食食譜舉例··

(均指生重)

低脂飲食食譜一:

早餐:豆漿300毫升,雞蛋羹(雞蛋1個),芝麻南瓜發糕(麵粉50克,南瓜40克),涼拌蘿蔔絲50克。

午餐:水滑番茄雞片黃瓜(雞胸肉100克,番茄50克,黃瓜50克),素燒西葫蘆(西葫蘆100克)。紫薯50克,二米飯(黑米+白米)50克。

晚餐:肉末蒸茄子(瘦肉25克,茄子100克),木耳拌油菜(木耳幹10克,油菜100克),主食50克。

低脂飲食食譜二:

早餐:脫脂牛奶250毫升,煮雞蛋1個,烤全麥饅頭片1兩,聖女果5~10顆。

午餐:香菇蝦仁豆腐煲(蝦仁50克,香菇50克,豆腐100克),醋溜大白菜150克。糙米飯50克。

晚餐:瘦肉蔬菜包子1兩,雜糧粥1小碗,大拌菜一份(紫甘藍、彩椒、苦菊等蔬菜總重200克)。

低脂飲食食譜三:

早餐:燕麥粥50克,雞蛋清2個,素包子1兩,涼拌黃瓜生菜共100克。

午餐:清蒸魚100克,菠菜豆腐(菠菜100克,老豆腐100克),西藍花素炒胡蘿蔔(西藍花50克,胡蘿蔔50克),雜糧飯50克。

晚餐:雞絲青椒扁豆絲(雞胸肉50克,青椒50克,扁豆100克),蕎麥蘑菇面(蕎麥50克,蘑菇50克)。

以上食譜每日用橄欖油25克,用鹽4~6克。晨起沒胃口或飯量小的朋友們可以適當把牛奶、豆漿或雞蛋等挪到加餐時食用,每日加餐還可以再吃1~2個拳頭的中低糖水果。

還應注意的是,烹飪減脂餐時,要注意烹調方法,比如蒸的方法可以不用油或者少用油,煮和汆也可以,不要選擇煎、炸的烹飪方式。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

於康教授

於康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主任

國家衛生健康委營養標準委員會委員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

5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冬季要注意養肝!這3種菜最好別再買了,越吃對肝傷害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