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歲的孫女士因持續咳嗽,咳痰伴低熱,體重逐漸減輕來我醫結核科看病,後經肺部CT及支氣管鏡等檢查診斷為繼發性肺結核、支氣管結核。經強化抗結核及支援對症等治療三週,咳嗽、咳痰等症狀明顯緩解。不料患者再次出現發熱,最高39.5℃,醫生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及相關檢查結果,診斷為抗結核治療所致的類赫氏反應。
雖然孫女士經過積極對症治療,數天後體溫逐漸恢復正常,但由於所患的是支氣管結核,療程長達1年且需要多次支氣管鏡介入治療,心理壓力大,情緒低落、精神萎靡。
最後,醫護團隊的悉心照顧下,孫女士克服了緊張、焦慮心理,積極配合治療,順利出院。
支氣管鏡檢查及介入治療是診治支氣管結核的主要手段。對於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痰血患者在胸片、肺部CT等影像檢查排查肺結核的同時,建議支氣管鏡灌洗、刷檢及活檢等檢查,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
支氣管結核患者,在全身規律抗結核治療的同時,可透過支氣管鏡鏡下區域性給藥治療;病灶增生肉芽組織較多時,可行冷凍治療及時清除病變組織;氣道瘢痕狹窄時可行球囊擴張等治療,總之透過早期積極的支氣管鏡介入治療,能顯著促進支氣管結核患者的康復,改善肺功能。
結核患者日常注意事項
結核病傳染源主要是痰中帶菌的開放性肺結核病人,尤其是未經治療的塗(陽)患者,主要透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因此結核病人出院後應注意自身及家庭防護,儘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與他人密切交往時帶口罩,防止飛沫傳播。
家庭隔離注意以下幾點:
1.儘量單間居住,並經常通風;
2.加強痰液管理,做到不隨地吐痰、痰液應吐入含有有效氯消毒液的帶蓋痰杯內,每日消毒一次。咳嗽、打噴嚏和高聲講話時注意避免面對旁人,同時要用臂彎或紙巾掩住口鼻;
3.餐具可煮沸15~20分鐘消毒,同桌共餐應使用公筷,以防傳染;
4.衣物、寢具、書籍等物品可在陽光下曝曬進行紫外線殺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