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血液粘稠,到底是不是病?你知道嗎?把我們人體大大小小的血管連在一起,有90000千米長,90000千米有多長呢?大約能繞地球兩週,人體中除了動脈或靜脈等粗大血管外,還有毛細血管,也稱為微血管。這麼細小的血管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毛細血管是血管壁最薄的血管,利於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運輸功能就是他們的主要作用。在肺微血管中,氧氣被運送到體內的各個細胞、組織中,二氧化碳被運送出來。

血液粘稠和我們的健康有什麼關係呢?

血流通常被當作人體健康的衡量標準之一。血液粘稠為血液流變學的概念,並非獨立性的疾病,但和人體的健康密切相關。

1、 血液粘稠會導致血液流動不暢,堵塞毛細血管,影響氧氣和營養的運送。這樣細胞或組織就會因為缺氧而壞死。細胞和組織中的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也運送不到體外去。

2、 血液粘稠導致血液流動阻力增加,流速變慢,嚴重時會導致血栓。

3、 血液粘稠還可能進一步地發生動脈壁沉積有害物質,誘發動脈硬化。

那麼血液粘稠是怎麼來的呢?以下情況都會導致血液粘稠危害健康。

1、 偏食、膳食不均衡。

2、 睡眠不足、勞累過度、壓力過大等,會引起暫時性的血流不暢。

3、 吸菸會影響血液的迴圈,降低血液流動的速度。

4、 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疾病,會引發慢性血液粘稠症。

血液粘稠多見於中老年人群,但隨著近年來青少年的偏食、運動不足等不良生活習慣問題的突出,血液粘稠也逐漸的低齡化,青少年人群尤其要注意控制高熱量食品的攝入,要加強運動。

血液粘稠也被我們稱為血稠,在醫學上就叫高粘稠血癥,中老年人易得!

那麼影響血液粘稠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1、血漿因素,比如血漿蛋白、血脂、纖溶活性、血糖等等。

2、血細胞因素,比如血細胞數量的多少、大小、形態,紅細胞變形性,血小板功能等等。

3、血管因素,比如血管直徑、長度和內膜光滑度等等。

4、還有一些因素也會影響血液粘稠度,比如生活模式、吸菸、情緒、飲酒等。

下面我講一下血液黏稠和高脂血脂的關係:

其實血液黏稠並非獨立的疾病,臨床上有很多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腦血栓、心肌梗死、阻塞性視網膜炎以及慢性肝腎疾病等都與血液黏稠有著密切關係。

這是因為當人的血液黏稠度增高時,血液流速減慢,機體組織所獲得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相對減少,特別是過多的紅細胞的老化、硬化,發生紅細胞集聚,加重血稠而發生凝血,出現血液凝集塊、造成血管栓塞,從而發生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

血稠區別於高脂血症,後者是指血漿中膽固醇(TC)和(或)三醯甘油(TG)水平升高,實際上是血漿中某一類或某幾類脂蛋白水平升高的表現。高脂血症會引起血液粘稠、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血液粘稠如何調理?‍

1. 多喝水

喝水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效果最立竿見影。好比往黏黏的糖漿內加水就可變成較稀的糖水一樣。血液黏稠的人,建議早晨起床、三餐前的1小時,以及晚上睡覺前喝些水。特別是晚上睡覺前喝上

2. 堅持適度的鍛鍊

鍛鍊可加速血液迴圈速度,消耗多餘的脂肪,改善血壓和血脂狀態。

3. 飲食調理

少吃油膩的食物少吃精製主食,多吃粗糧少喝酒。可以適量多吃大豆。大豆富含卵磷脂,卵磷脂是一種乳化劑,能使血中膽固醇顆粒變小,降低血中膽固醇,改善血黏稠。有些食物中含有類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成分,能防止血栓形成。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多吃些黑木耳、洋蔥、菠蘿、番茄、紅葡萄、橘子、柿子椒、香菇及草莓、生薑等等。

4.藥物改善

當這些措施還不夠時,可能需要依靠醫生的藥物和其他指導來降低風險,例如阿司匹林。

溫馨提示:血液黏稠雖不是獨立性疾病,但是更應該引起我們重視,平時一定要調理好,比如少油膩、多清淡、多運動、定期體檢等等。

15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經常吃菠菜能補鐵補血?闢謠:吃草酸前焯水時間一定不能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