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養生原則。正所謂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冬季正是中老年人常見病的高發時節,從中醫講,老年人大多有躺著睡不著,坐著睡著了;健忘;失眠;耳背等特徵,這都屬於自然的衰老現象。這些現象歸因於肝腎虧虛,肝臟藏血,腎臟藏精,隨著年齡的增長,肝腎的功能會越來越弱,精血會慢慢虧損。肝腎虧虛可以說是老年人的一個基本體質特徵”……
一、老年人的養生原則
補肝腎,健脾胃。早睡晚起,去寒就溫。
二、老慢支的預防與治療
對於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就像一個魔咒一樣,揮之不去。老慢支、哮喘等重在防治結合。
急性期:搞好個人衛生,防寒,預防感染;增加飲水量,叩背排痰,利於消退炎症;避免煙霧刺激及戒菸;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緩解期:西醫將咳嗽、咳痰定義為氣管、支氣管、肺部病變的症狀,而中醫則認為不僅與肺有關,還與脾胃有關。平時既要護肺,更要養護脾胃。
生活中的補肺健脾飲食
薏米燉冬瓜:冬瓜洗淨去皮,榨汁;薏米加水放入鍋內,納入冬瓜汁,大火燒沸,小火燉1小時。健脾益胃,補肺生津。
薑桂燉豬肚:將豬肚洗淨,切成小塊,加入生薑5片,肉桂3-5克,鹽等調味品,隔水燉至豬肚軟熟即可。健脾養胃,溫中散寒。
三、冬季預防心腦血管病
寒冬是冠心病的發病高峰,這是因為人體受寒冷刺激後,血管收縮,血中纖維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誘發心絞痛和中風。
過冬如何預防: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每天量血壓,充分掌握血壓狀況;合理用藥,切不可隨意停藥;出現四肢麻木、頭暈、頭痛、無力、胸悶、心悸等初期症狀及時就醫;自身保健。
四、關節炎患者巧過冬
注意保暖:
及時新增衣服;儘量不接觸冷水,防止手足受凍;
避免處在寒冷潮溼的環境中。
堅持運動,適當鍛鍊:
避免長期臥床,關節會退化;不要刻意爬樓、練下蹲;進行簡單的日常活動。
飲食調養:
補充鈣劑;多攝取維生素;體重超重者,則應減重。
艾灸、泡腳幫忙來散寒
灸法正是應用其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痺的作用。泡腳則可以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驅除寒冷,促進代謝,從而預防寒邪侵襲。
泡腳註意事項:用桶泡到小腿,以排出寒氣。泡到全身微微出汗,喝一杯溫開水,以補充水分。可加入溫經散寒、通經活絡的中藥,如艾葉、紅花、伸筋草、透骨草、川烏、草烏等。不要加鹽。
自: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