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辨證論治,協痛;
二步,調整肩井穴,疏通膽經;
三步,通達肝膽之氣要穴~陽陵泉;
四步,調理足臨泣穴,升發人體少陽之氣,肝膽鬱結解散之氣。
一步:辨證論治,協痛1、肝鬱氣滯:疏肝理氣,逍遙散或柴胡疏肝散。
2、邪鬱少陽:少陽證又稱“少陽病”,六經分證之一。
邪在半表半里。應以和解表裡為主小柴胡湯。
少陽病證,是指人體受外邪侵襲,邪正分爭於表半里之間,少陽樞機不利所表現出的臨床證候。少陽病從其病位來看,是已離太陽之表,而又未入陽明之裡,正是半表半里之間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因而在其病變的機轉上屬於半表半里的熱證。可由太陽病不解內傳,或病邪直犯少陽,或三陰病陽氣來複,轉入少陽而發病。
【臨床表現】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乾,目眩,苔薄白、脈弦。
【證候分析】本證以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煩口苦嘔惡為其主症。邪犯少陽,邪正交爭於半表半里,故見往來寒熱;少陽受病,膽火上炎,灼傷津液,故見口苦、咽乾;胸脅是少陽經循行部位,邪熱壅於少陽,經脈阻滯,氣血不和,則胸脅苦滿。肝膽疏洩不利,影響及胃,胃失和降,則見嘔吐,默默不欲飲食。
少陽木鬱,水火上逆,則心中煩擾;肝膽受病,氣機鬱滯,故見脈弦。
辨證要點
<1.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口苦、咽乾、目眩、脈弦細。證屬邪犯少陽,膽火內鬱,樞機不利。宜和解少陽,調達樞機。
<2.少陽病無太陽之表證,邪不在表,故不可發汗(若汗則耗傷津液,反使病邪內傳);無陽明之裡實證,邪不在裡,故不可用下法(若下則陰虛火動而易成驚);胸中無邪實,邪不在胸膈,故不能吐(若吐則傷陽成悸)。所以少陽有三禁(禁汗、禁下、禁吐)。少陽病的治療原則,應以和解表裡為主(即不發汗的解熱法),然而,少陽病多是有兼表兼裡,可在和解的基礎上,兼用太陽汗法,或兼用陽明下法,隨證施治。因少陽病是邪居半表半里,有和解表裡作用的小柴胡湯為少陽病的正治方。
3、肝膽溼熱:清熱利溼,龍膽瀉肝湯。
4、瘀血阻絡:祛瘀通絡,膈下逐瘀湯。
5、肝絡失養:養陰柔肝,一貫煎。
肝膽經不通常用疏肝利膽中醫方藥
逍遙丸,柴胡舒肝丸,小柴胡湯,
越鞠丸,消炎利膽片,金膽片,
舒肝利膽湯。舒肝丸。
二步,調整肩井穴,疏通膽經肩井穴屬足少陽膽經,也是膽經、三焦經、胃經、陽維脈的交會穴;位於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前直對乳中。現代常用於治療肩頸部軟組織疾患、乳腺炎等。
將大拇指放在肩上,貼住脖子,中指所點的位置就是肩井穴。“井”字給人的感覺是四通八達,上下左右全出頭。肩井穴也的確是一個四通八達的通經活絡之要穴。
肩井穴是好幾條經循行經過的點,本屬於膽經,而後背的三焦經透過這裡胃經從這裡穿梭,大腸經也從這裡經過,好多經都在此會聚。所以其他經有了問題,揉肩井穴也管用。
肩並穴是治療痛證的要穴,像牙疼、頭痛(尤其是屬於膽經的偏頭痛)都能治。而它又連著胃經,所以胃經眉稜骨痛也能治。
肩並穴還是防治淋巴結核的要穴。現在得淋巴結核的人非常多,這是由於肝中的鬱結之氣順著膽經宣洩不出去(膽經通肝,肝膽相照)、堵塞在裡面形成的。
肩並穴的功效與作用:
肩井穴具有祛風清熱,活絡消腫的功效。
肩井穴有通經活絡豁痰開竅的作用。
肩井穴主治頭項強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難產、乳癰、乳汁不下、瘰癧。
肩井穴主治頭痛,眩暈;乳汁少,乳癖,乳癰;頸項強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難產,胞衣不下;瘰癧。
現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療乳腺炎、功能性子宮出血、乳腺增生、頸淋巴結結核、中風偏癱等。
肩井穴主治項強,肩背痛,手臂不舉,中風偏癱,滯產,產後血暈,乳癰,瘰癧;以及高血壓,功能性子宮出血等。
1、迴圈系統疾病:高血壓,腦卒中;
2、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衰弱,副神經麻痺;
3、婦產科系統疾病:乳腺炎,功能性子宮出血;
4、運動系統疾病:落枕,頸項肌痙攣,肩背痛,中風後遺症,小兒麻痺後遺症。
本穴針感較強,針刺不宜過深,以免發生暈針和氣胸。
肩並穴的配伍:
肩井配肩鶻、天宗,有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背痺痛。
肩井配乳根、少澤,有消炎通乳止痛的作用,主治乳汁不足,乳癰。
肩井配合谷,三陰交,有活血利氣催胎的作用,主治難產。
肩井配肩鶻、肩貞、天宗、大杼,治肩背痺痛。
肩井配乳根、膻中、少澤、足三里,治乳汁不足、乳癰。
肩井配合谷、三陰交,治難產。
肩井穴有通經活絡豁痰開竅的作用。
足少陽之筋“上走腋前廉,繫於膺乳”。
故肩井穴可用於治療乳癰、乳癖、乳汁少。
肩井穴為手少陽、足少陽、足陽明與陽維脈交會穴,通一身之陽,調理氣機,疏利肝膽而主難產、胞衣不下、瘰癧諸證;區域性用於頸項肩背痛等。
肩井穴具有行氣活血催胎之功,故可主治難產。
系膽經、三焦經、胃經和陽維脈的會穴,有通經活絡、豁痰開竅作用。
肩井穴主治病證:
如肩背疼痛、手臂不舉、頸項強、腰髖痛、中風痰湧、咳嗽氣逆、眩暈、瘰癧、難產、乳癰、胎衣不下、產後乳汁不下等。
按摩肩井穴的作用與好處
主治病症:
1、肩痠痛、頭痠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高血壓、落枕等
2、治肩背痛、頸項痛、牙痛、手臂不舉,肩周炎、肩軟組織損傷、上肢痛、半身不遂、肺炎、扁桃體炎、癱瘓、四肢厥冷、中風不語、諸虛百損等。
3、乳癰、乳腺炎、滯產,產後血暈,功能性子宮出血、胞衣不下、提高性功能
肩井穴位配伍:配足三里穴、陽陵泉穴治腳氣痠痛;治療乳腺炎特效穴。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按摩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要過重、過久,尤其有血壓高或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
按摩肩井穴的方法:
1、用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按摩左肩的肩井穴,用力按壓5秒之 後 慢慢放開,重複十次之後換左手。
2、用左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按摩右肩的肩井穴,依然是重複十次。
特別注意:孕婦不能按摩肩井穴,很容易造成流產的。
肩井穴的日常保健方法
按摩方法:按揉肩井穴時先以左手食指壓於中指上,按揉右側肩井穴五分鐘,再以右手按揉左側肩井穴五分鐘,力量要均勻,以穴位區域性出現酸脹感為佳。每日早晚各一次。
溫灸方法:
滴大林經絡通穴位按摩油,持扶陽罐溫灸該穴位,時間為三至五分鐘,讓罐體的紅外線及磁場刺激該穴位,可預治肩痠痛、頭痠痛、肩部僵硬、落枕等肩部疾病。
溫刮方法:滴大林經絡通穴位按摩油,持扶陽罐溫刮足少陽膽經(肩部),進行無痛刮痧,將該部位的寒氣、溼氣排出體外,1周2次,每次-5分鐘左右。
膽經有多重要?看看歷代醫家怎麼說……
《黃帝內經》中說,“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也”。
《黃帝內經·素問集註》也曰“膽主甲子,為五運六氣之首,膽氣升則十一臟腑之氣皆升。”
李東垣在《脾胃論》中曰“膽者,少陽春升之氣,春氣生則萬物安”。
張志聰有“五臟六腑共為十一髒,膽主甲子,為五運六氣之首,膽氣升則十一臟腑之氣皆升,以取決於膽也”之說。
這幾段話什麼意思呢?綜合一下,就是說,膽主少陽春升之氣,十一髒的陽氣都從膽開始,加上膽經為半表半里之經,能通達人體全身的陰陽之氣。所以說,在人體臟腑的生理活動中,膽具有主生髮、通陰陽的特殊作用。故而,膽經的疏通與否極為重要。
膽經不通的十大病症
那麼,膽經瘀堵,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呢?簡而言之:膽經堵,全身堵!
1、關節屈伸不利
膽經遍佈身體重要關節,膽經氣血鬱滯,頸部、肩部、髖部等關節就會酸乏無力。
2、兩肋悶痛
肝膽同源,膽經鬱阻,肝經會受影響,肝氣不疏,必然引起兩肋悶脹。
3、多髮乳腺疾病
膽經鬱阻,直接影響身體氣機的生髮,氣機不暢,影響肝經的通暢,乳房就會出現增生、結節等。
4、易患高血壓
膽經鬱阻,氣鬱久而化熱,傳導給肝經,形成肝陽上亢,就會誘發高血壓。
5、降低免疫力
膽經氣機生髮於午夜,此時一陽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如果膽經瘀堵,就不能很好地在生髮陽氣,久而久之就會影響人體正氣,造成免疫力低下。
6、出現煩躁、失眠、口腔潰瘍等上火症狀
膽有多清,腦有多清。膽主決斷,當膽經氣血出現了問題,就會影響清陽之氣對頭的濡養,進而出現上火、頭暈等症狀。
7、油性頭髮
由於膽汁分泌不足,無法有效分解吃進去的油脂,加上“肝膽互為表裡”,膽經不通,會加重肝的鬱熱,油脂就從髮根排出來了。
8、早生白髮
膽經不通,膽汁就不能順利地排到消化道里,就會影響身體的代謝能力,人體能量就會不足。“發乃血之末”,長期營養供應不足就會造成白髮。
9、面部眼角位置長斑
肝膽都是解毒器官,膽經不通,肝膽的解毒功能就會降低,毒素堆積體內,就會長斑。
10、膽經沿線出現問題
膽經不通,整條經絡循行區域都會出問題,“不通則痛”,就會出現偏頭痛、肋下痛、大腿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作為主疏洩的經脈,膽經和身體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密切關係。因此,讓膽經通暢起來,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肩井穴:調節膽經氣血
肩井穴的作用,就在於以一兩撥千斤的姿態來調節膽經氣血。對此,《幼科鐵鏡》中說得好:“肩井穴是大關津,掐此開通血氣行,各處推完將此掐,不愁氣血不周身”。
揉按刺激肩井穴,可以讓膽經的清陽之氣如泉水一般湧出來,然後將鬱滯的氣血滌盪開來,令全身的疏洩順暢平緩。它彷彿人體氣血的一個蓋子,提起來,鬱悶之氣就會宣解。這就是肩井穴的最大妙處。
三步,通達肝膽之氣要穴~陽陵泉全身氣機升降,源於五臟六腑功能
這世上,萬事萬物不在變化之中。我們人體,也是一樣。
人的身體,無時無刻不在氣化和運動之中。
脾氣主升,散脾精於肺,肺氣主降,輸精微於腎。還有胃、大腸、小腸,無不以通降為要,分清降濁,令體內糟粕源源不斷排出體外。更有腎水在腎陽的鼓舞下,不斷上濟心火,使之不會過於亢盛。而心火又在不斷溫煦著腎水,使之不會過於寒涼……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我們身體內的五臟六腑,作為一個整體,就這樣不停地運動者、變化著、配合著,從生下來那天就如此,一直到我們的生命終結。
那麼,支援這樣運動變化的基礎,是什麼呢?
基礎之一,就是我們的肝膽。
肝膽互為表裡,主條達和疏洩。一身氣機的升降出入,務必有肝膽條達之性的支援。如果肝氣不舒,膽氣不降,疏洩失常,氣機升降出入不暢,那麼整個人體的運動,都會有阻礙。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生病。毫不誇張地說,膽經和肝經一通,萬病無蹤。肝膽不通,百病自來。
肝鬱化火,我們會失眠;肝氣犯胃,我們會有消化系統疾病;肝經氣血不榮,我們會陽痿;肝經溼熱下注,我們有可能早洩、陰囊潮溼、白帶異常……
對於形形色色的內科疾病,以肝論治,是醫家們的普遍心得。
所以,我們要通達肝膽之氣。
如何通達肝膽?
在這裡,我們給大家推薦一個穴位,這便是——陽陵泉。用好這個穴位,我們的肝膽就不愁不暢了。
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它最初見於《靈樞》。其中的陽,指的是“外側”。其中的陵,指的是腓骨小頭的“高處”。泉,指的是凹陷處,經水匯聚如泉。陽陵泉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穴位,還是足少陽膽經的合穴。“合治內腑”,腑臟有病,我們第一個就找合穴。所以說,一些膽囊裡面的疾病,比如膽囊炎、膽結石等等,用陽陵泉穴治療就非常好了。
同時,肝膽互為表裡。陽陵泉能調膽,則必然能調肝。所以,陽陵泉也是養肝的大穴。對肝經失調帶來的很多問題,比如口苦咽乾、寒熱往來等,可以用陽陵泉來調治。
所以古籍有云:“有病口苦,取陽陵泉”。還有《針灸甲乙經》也說:“口苦好太息,陽陵泉主之”。
說到這裡,您應該明白了,這個陽陵泉穴,作為膽經合穴,有通利肝膽,疏肝解鬱的作用。肝膽經想要通暢起來,我們可以第一個選擇應用陽陵泉。
具體來說,有下面這些疾病的人,應該在平時多用陽陵泉。
1、黃疸、口苦、膽囊炎、膽結石、肝炎
為什麼?因為陽陵泉可以幫助我們疏利肝膽之氣。
2、胃痛、胃脹、嘔吐
肝胃不和者,可以透過調肝來養脾胃。肝木不再克傷脾土,脾胃病不就好些了嗎?
3、筋經、肌肉組織的運動系統疾病
比如落枕、頸椎病、肩痛、肢體麻木、中風後遺症、膝蓋不適等等。
陽陵泉是筋之會穴,為筋氣聚會之外。《難經·四十五難》雲:“筋會陽陵泉”。故陽陵泉是治療筋病的要穴,對於全身的筋脈病症有調治意義,特別是下肢筋病,臨床較為常用。具有舒筋和壯筋的作用。
4、胸脅部位疼痛
脅肋部位本身就是少陽經循行的地方。陽陵泉自然可以調理。這類疼痛疾病,包括肋間神經痛、胸肋挫傷、胸膜炎等等。
5、人體側身的疾病
包括頭痛、耳鳴、耳聾、半身麻木等等。為什麼?因為膽經循行於身側。
陽陵泉,透過通利肝膽之法,對上述五類疾病產生調理作用,你說是不是神通廣大?所以說,陽陵泉,是養生的一個寶。
那麼,如何刺激陽陵泉呢?
1、艾灸
艾條懸灸時間:10-20分鐘;
艾炷灸時間:5-7壯。
【主治】
半身不遂,下肢痿痺,麻木,膝臏腫痛,腳氣,脅肋痛,口苦,嘔吐,黃疸,小兒驚風。現多用於坐骨神經痛,肝炎,膽囊炎,膽道蛔蟲症,膝關節炎,小兒舞蹈病等。
2、點壓
很簡單,將五根牙籤捆綁在一起,每天點壓雙側陽陵泉30分鐘,上述疾病,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尤其是證屬肝膽經氣血異常的,效果當尤為明顯,日久必見奇效。
3、按摩
用大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陽陵泉穴約2分鐘,然後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
常常按摩這個穴位,能夠降肝火,肝火小了,心情身體都好起來了。
4、中醫方藥治療
肝氣鬱結,膽經氣血不通暢如何調理肝氣鬱結,膽經氣血不通暢如何調理?
這樣的問題應該注意合理的疏肝養氣血,可以用歸脾丸,柴胡舒肝丸,逍遙丸,血府逐瘀丸等。
五、陽陵泉的功效作用主治
黃疸、肋痛、口苦、嘔吐、吞酸等肝膽犯胃病症。
膝腫痛、下肢痿痺及麻木等下肢、膝關節疾患。
配伍治療
配環跳、風市、委中、懸鐘,有活血通絡,疏調經脈的作用,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痺。
配陰陵泉、中脘,有和胃理氣止痛的作用,主治脅肋痛。
配人中、中衝、太沖,有祛風鎮靜解痙的作用,主治小兒驚風。
配日月穴、期門穴、膽俞穴、至陽穴治黃疸、膽囊炎、膽結石。
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脅痛。
臨床應用
膽道疾病
陽陵泉是治療膽囊疾病公認的首選要穴,針刺陽陵泉對膽囊疾病有較好的作用,有明顯的消炎利膽的作用,並且有一定的排石效果,對急、慢性膽囊炎、膽絞痛、黃疸、膽結石均有較好療效。
落枕
落枕屬中醫“傷筋”範疇,肝臟在體合筋,肝膽互為表裡,陽陵泉是膽經合穴,同時又是八會穴中的諸筋之會,臨床對肌肉損傷所致的落枕,取本穴針刺再配合推拿治療落枕效果顯著。
脅肋疼痛
陽陵泉能夠治脅肋痛,尤對肝膽疾病出現的脅痛效果好。因脅肋為肝膽之分野,故脅肋痛多屬於肝,肝膽經絡互為表裡,當肝膽發生病變時,取陽陵泉以達“合治內府”之效,臟腑安定,則疼痛自去。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俗稱蛇串瘡、蛇丹等,故中醫稱為“纏腰火丹”。其發病主要是肝經溼熱、邪毒蘊結,陽陵泉具有清洩肝膽溼熱的作用,故臨床治療此病,內服中藥、外用針灸,雙管齊下,可收到顯著療效。
四肢關節疼痛
十二經筋起於四肢末端,過肌肉豐滿處,結聚於大關節周圍。陽陵泉為諸筋之會,故四肢關節疼痛,可根據上病下取及近端取穴的原則,取筋會陽陵泉來治療。
半身不遂
俗稱偏癱,是中風病的主症或後遺症。癱者,氣血渙散,筋骨不用。筋會陽陵泉具有舒筋、強筋的作用,陽陵泉是治療半身不遂常用穴之一,尤多用於下肢不遂。
抖身鍛鍊
常跑不如一走,百鍊不如一抖。
常做抖身運動,能使全身氣血流通。
抖身運動機,抖一分鐘,頂跑步一小時。
減肥,通經絡,順氣血,療效效高。
四步,調理足臨泣穴,升發人體少陽之氣,肝膽鬱結解散之氣。
主要功效:可治療膽經頭痛、腰痛、肌肉痙攣、眼疾、膽囊炎、中風、神經官能等症。
臨泣穴位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位於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四趾關節)的後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其實我們的身體中也有一味類似於小柴胡湯功效的大藥,就是足臨泣穴。
足臨泣穴往往被歷朝歷代的醫家所忽略,而道家非常重視這個穴位。足,指穴在足部。臨,居高臨下的意思。泣,就是淚。該穴名意指膽經的水溼風氣從上向下在此化雨冷降。氣血的執行變化如淚滴從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臨泣。
道家認為少陽膽經之氣是人的原始祖氣,主升發。陽氣升發不足,人體的氣血就不能正常地供應全身,從而引發很多疾病。臨泣穴是膽經上的主穴之一,連通帶脈,也是一個調一穴而梳理兩經脈的妙穴。帶脈是沿人體肚臍一圈,像是人體正中繫了一條玉帶,能約束縱行之脈,增強經脈之間氣血執行的聯絡,是關乎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條保健經脈。在使用這個穴時,可採用蜷腿坐的姿勢,它在足背外側,第四趾、小趾蹠骨夾縫中。
建議睡前不妨點揉一會兒足臨泣穴,很快就通體舒泰,一身的疲勞就緩解了。身體有溼的朋友,還能透過點揉此穴起到祛風除溼的效果。因為足臨泣主升發人體少陽之氣,解散肝膽鬱結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