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是一大類以動脈粥樣硬化為病理基礎的疾病的總稱,動脈粥樣硬化可以單獨或多發於全身動脈血管的不同部位,引發不同的心血管病:

1.心臟冠狀動脈:冠心病: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

2.大腦動脈:短暫性腦缺血發展(TIA)、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腦梗死;

3.外周動脈:下肢動脈阻塞(間歇性跛行)、主動脈夾層、腎動脈硬化性高血壓、眼底動脈硬化性眼中風、內耳微迴圈障礙性耳中風(突發性耳聾)等等;

4.頸動脈:頸動脈狹窄性腦缺血、頸動脈斑塊血栓脫落性腦梗死。

一、主要危險因素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有著共同的病理基礎和危險因素。因此心血管病往往是多發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同時,大腦動脈也不會太好,冠心病病人,發生腦卒中的風險會非常高。儘管心血管病的發病機制尚有待研究,但其主要危險因素已經明確。大量研究證實以下三類九個因素是心血管病主要的、且可以改變的危險因素。

1.代謝性危險因素:高血壓血脂異常(主要是膽固醇增高)、糖尿病肥胖等代謝性危險因素是主要原因;

2.行為生活方式危險因素:吸菸大量飲酒缺乏體力活動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等行為生活方式是基礎的危險因素;

3.心理應激因素:壓力、緊張、焦慮、抑鬱等心理應激因素促進誘發危險因素。

二、預防控制措施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預防與控制,逐一降低或消除九大危險因素是根本的措施,改善可以改變的主要危險因素是目前心血管病防治的目標。對心血管病進行風險評估是採取何種程度干預措施的主要依據。對於超高危、極高危和高危個體應積極進行干預,通常需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啟動藥物治療,嚴格控制血脂(尤其是低密)、血壓和血糖等指標達到相應標準(不同危險分級的指標控制標準不同)。戒菸戒酒、減肥等措施嚴格落實。對於中、低危個體則建議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進行危險因素篩查,必要時啟動藥物治療促進血脂、血壓和血糖等指標達到相應標準。

心血管病的一級預防是針對尚未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採取的干預措施。這些干預措施通常指改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戒菸,減少鈉鹽攝入量,限制有害使用酒精,增加體力活動和控制體重及合理膳食等,同時配合藥物控制代謝性危險因素(血壓、血脂及血糖異常)的水平。目的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及其他相關疾病的發生。

心血管病的二級預防是針對已經發生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採取的干預措施,是在一級預防措施的基礎上更加嚴格地控制各項危險因素。有效的二級預防是減少心血管病復發與死亡、提高心血管病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手段。主要二級預防措施包括生活方式改變、更加積極嚴格地干預危險因素、規範的抗血小板與調脂治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要根據風險評估的不同危險分級確定降低的目標。

㈠行為生活方式干預

1.合理膳食:包括增加新鮮蔬菜、全穀物、粗雜糧等纖維攝入,減少飽和脂肪,減少烹飪、調味品用鹽(包括食鹽、醬油及醬製品),控制膽固醇、碳水化合物攝入、避免攝入反式脂肪等措施,有助於逆轉或減輕肥胖、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和高血壓以及心血管病預防。

⑴膳食中增加全穀物的攝入,可降低15%的冠心病和25%的腦卒中發生風險。

⑵限鹽補鉀可使高血壓患者全因死亡風險降低33%。

⑶膳食中增加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堅果等),可以降低8%的心肌梗死和7%的冠心病發生風險。

2.規律身體活動:是維持和改善心血管健康的基石。中低強度有氧運動在控制血壓,改善心肺功能方面較高強度運動更有效。對於改善、血脂、血糖代謝異常作用明顯。每次30-40分鐘,每週至少做3~5次的運動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重在長期堅持。對工作忙碌的年輕群體,每週2次較大強度的運動比完全沒有運動的個體較少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3.戒菸:戒菸是避免心血管病發病及死亡最經濟有效的干預措施。戒菸2個月後,戒菸者的血壓和心率開始下降。戒菸1年時冠心病發病風險降低50%。戒菸1年後腦卒中再發風險降低20%,5年後降至與不吸菸者相同。戒菸使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後心血管死亡相對風險降低44%,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後心血管死亡相對風險降低75%。戒菸使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發生率降低16%。

4.戒酒:降低心血管病發病風險。降低血壓。降低2型糖尿病發生風險,減輕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改善糖耐量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目前認為最安全的飲酒量為零,強烈建議心血管病患者滴酒不沾。

㈡代謝性危險因素干預

5.控制血壓:高血壓是心血管病獨立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高血壓常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如糖尿病、吸菸、肥胖、老年等)合併存在,進一步增高患者心血管病發病風險。如高血壓與糖尿病合併存在時,心血管病風險增高4倍。控制血壓能夠顯著降低各種型別的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併發症的風險。改善生活方式為基礎治療,適時啟動藥物治療,達到持續控制血壓達標。

6.控制血脂:血脂控制是防治ASCVD的基石,國內外指南一致推薦降低LDL-C水平以降低ASCVD風險。LDL-C每降低1mmol/L,冠心病相關事件發生風險降低21%。LDL-C降至更低,心血管獲益更多。危險分級不同,LDL-C的控制目標也不同。LDL-C為調脂治療的首要干預靶點,非-HDL-C可作為次要干預靶點。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是血脂異常治療的基礎措施,其內容包括飲食結構的調整、控制體重、體育鍛煉、戒菸和限制飲酒,他汀類藥物是主要降血脂藥物。

7.控制血糖:糖尿病是心、腦血管疾患的獨立危險因素。與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4倍。糖尿病前期也與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增加相關。糖尿病患者經常伴有血脂紊亂、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變的重要危險因素。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針對ASCVD危險因素的長期強化綜合治療可顯著降低其心血管事件風險。

8.減肥:肥胖及超重人群心血管病風險增加。減肥益處:降低血壓水平,降低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緩解率,降低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水平,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危險。減輕房顫症狀的負擔和嚴重性。大量研究發現透過限制熱量攝入、增加身體活動等方式減輕並維持體重,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病風險,甚至可減少全因死亡。

㈢社會心理危險因素干預

9.心理平衡:是保證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過量的心理應激反應,尤其是負性的心理應激反應會增加心血管患病風險,引起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發作,如急性心肌梗塞、腦卒中等。緩解抑鬱、焦慮可以改善心血管病,特別是心衰的預後。社會心理因素干預有助於消除個體的社會心理應激、抑鬱和焦慮,從而幫助改變其行為習慣,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疾病預後。

以上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控制措施。後面的文章會逐一介紹每項控制措施的具體操作方法,敬請關注。

13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收藏!白髮產生的原因及對應調理都在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