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水是萬能之物,不管是感冒發燒、頭痛頭暈,還是肚子疼痛,家人或親朋好友總是叮囑多喝水。水是生命之源,參與新陳代謝,促進身體吸收營養物質。但也要掌握正確的喝水方法,過量喝水反而會增加血液中含水量,降低含鈉量,進而使得鹽分和水分不平衡,導致低鈉血癥,甚至出現頭痛、腦腫脹或癲癇等,因此正確喝水很關鍵。
如何正確喝水?成年人水分丟失量是體重的2%時就會感覺到口渴,缺水會降低食慾,面板變得乾燥和聲音嘶啞且伴有全身無力,甚至威脅生命。因為養成主動喝水的好習慣,不能等口渴之後再喝水,這已經為時已晚。把喝水的時間分散開,約每半小時喝水一次,每次喝100~150毫升;注意小口慢喝,這樣更解渴而且利於身體吸收。喝水時間應安排在早晨起床後、10點、15:00~16:00和晚上睡覺前。
特殊人群喝水有什麼講究?1、兒童
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水需求量也不一樣。6個月到一歲的兒童每天需喝900毫升水,其中包括奶和食物中的水分;1~2歲需攝入1300毫升液體,同樣包括奶、食品和飲水量;2~3歲需喝600~700毫升水;4~5歲攝入700~800毫升;5~10歲需喝800~1000毫升。然而兒童喝水主動性差,又偏愛於甜飲料,因此家長需做好監護工作。
2、哺乳期女性
乳汁中90%的是水分,乳汁分泌跟每天喝水量息息相關,因此除了均衡全面攝入營養外也要合理補充水分,能促進乳汁分泌,每天至少喝2.1升水。
3、上班的人群
上班的人群進入公司後需及時喝杯200毫升的水,能促進大腦活躍性,讓注意力更加集中。另外長時間坐著易導致身體肥胖,每次飯前30分鐘喝200毫升水,能增加飽腹感,減少進食量。
4、體力勞動者
體力勞動者做劇烈活動後更應該補充足夠的水分,活動前喝220~300毫升水,活動期間小口少量喝水,活動結束後不能立馬補水,等5~10分之後再補充足夠水分,也可以適當喝淡鹽水。
5、老年人
老年人易出現尿頻,喝水太少可導致血液粘稠,升高血脂,進而誘發代謝性疾病。所以應養成了勤喝水的習慣,適當增加喝水量,可根據尿液顏色來判斷是否該喝水。尿液顏色呈現淺黃色,應及時喝200毫升水;若呈現茶色,說明體內缺水較嚴重,應小口慢喝500毫升水。
溫馨提示
最好的飲品非白開水莫屬,自來水燒開後冷卻到25~30℃時,氯含量比較低,水的生物活性也增加,易透過細胞膜,促進新陳代謝,進而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儘量不要喝各種甜飲料和果汁,這是高糖和高熱量飲品。另外也要少喝功能性飲料和濃茶以及濃咖啡,其中含有咖啡因,具有利尿效果,非但不能補水,反而會加快水分流失。感冒發燒、高鹽飲食以及活動量大的人需適當增加喝水量。
#家庭醫生超能團##健康2021#
參考資料:
1、《好好喝水也能“治病”!營養專家:每天要喝夠這個量》,生命時報,2018-08-28
2、《喝水也有講究,喝錯了真傷身,為了健康你要學會科學喝水》,小石有話說,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