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來自韶關的鄧大哥今年38歲,正值風華正茂,不料竟被腫瘤“盯”上了。1年前,鄧大哥因為頭痛在當地醫院查出腦腫瘤,並接受了腫瘤切除手術。但由於腫瘤位於功能區,當時手術只能部分切除,術後配合放化療。

這1年來,鄧大哥每天都擔驚受怕,沒有過過一天安寧日子,總擔心不知道哪天餘下的腫瘤又“作惡”。

但往往就是怕什麼來什麼。2020年12月初,鄧大哥晨起時發現自己右側手腳無力,而且明顯感覺頭暈、頭痛、噁心想吐。症狀持續到第二天。“壞了,不會是腫瘤復發吧!”鄧大哥和家人都擔心不已。在當地醫院檢查後,醫生也懷疑是腫瘤原位復發。

我院神經外二科副主任林濤接診了患者。當時患者的精神狀態比較差,右側肢體出現輕度偏癱。為進一步明確診斷,林濤為患者安排了詳細的檢查。我院MR彌散成像全套(DWI)檢查提示右側額葉多發囊性病變,囊壁及囊周強化明顯;右側前額葉區域性軟化灶形成。林濤仔細對比了患者以前的影像資料,認為是腫瘤復發的可能性極大。

▲術前影像顯示:MRI明顯強化

經過反覆溝通和模擬演練後,患者逐漸打消了對“清醒”著完成手術的恐懼,也掌握了術中配合的技巧和方式。

術中,手術醫師與麻醉醫師及患者密切配合。叫醒患者後,醫生開啟“嘮嗑”模式:“你叫什麼名字,你是哪裡人,今年幾歲了……”清醒後的患者,全部對答如流。

醫生一邊與患者聊天,一邊隨時觀察其肢體活動,確定安全範圍,完整切除腫瘤。

▲病理結果:(右側額葉中央區)低級別膠質瘤, WHOII級

▲術後複查:腫瘤全切除

術後,患者恢復得非常好,神志清楚,言語流利,肢體也逐漸恢復了力氣,很快能夠生活自理了。出院那天,鄧大哥一家都非常開心,反覆感謝神經外二科團隊的醫治。

科普小常識

01.什麼是膠質瘤?

膠質瘤是膠質細胞瘤的簡稱,是常見的原發性顱內腫瘤,來源於顱內的膠質細胞。由於顱內的膠質細胞可以分為星形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室管膜細胞,這些細胞發生惡性轉變就可以分別形成星形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少突-星形膠質細胞瘤和室管膜瘤等病理型別的膠質細胞瘤。就惡性程度而言,可以分為WHO I級、II級、III級和IV級等級別。對於高級別的膠質瘤,一般需要綜合治療,即外科手術聯合放化療、免疫治療、電場療法等。

02.什麼是術中喚醒?

所謂術中喚醒,是指在切除病變前,將患者從麻醉狀態下喚醒,利用神經電生理技術,精確定位腦重要功能區並探尋病變與功能區的關係,最常用於腦部腫瘤切除手術。

實施術中喚醒手術切除病變,不僅能達到了最大限度切除腫瘤並保留功能區的目的,而且現代麻醉技術可以有效保證患者對手術過程無記憶、無痛苦,避免了給患者造成身體與精神的創傷。

6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迷人的消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