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氣寒,味苦,無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盪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

大黃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手太陽寒水小腸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手少陽相火三焦經。氣味俱降,陰也。

濁陰歸六腑,味濃則洩,兼入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為盪滌之品也。味濃為陰,則入陰分,血者陰也,心主者也,血凝則瘀;大黃入心,味苦下洩,故下瘀血。

血結則閉,陰不和陽,故寒熱生焉;大黃味苦下洩,則閉者通。陰和於陽而寒熱止矣,癥瘕積聚,皆有形之實邪,大黃所至蕩平,故能破之。

小腸為受盛之官,無物不受,傳化失職,則飲留食積矣;大黃入小腸而下洩,所以主留飲宿食也。味濃則洩,濁陰歸腑;大黃味濃為陰,故入胃與大腸而有盪滌之功也。消積下血,則陳者去而新者進,所以又有推陳致新之功焉;其推陳致新者,以滑潤而能通利水谷,不使阻礙腸胃中也。腸胃無礙,則陽明胃與太陰脾調和,而食消化矣,飲食消化,則陰之所生,本自五味,五臟主藏陰,陰生而藏安和矣。

147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冬天經常手腳冰涼!灸透人體這六大“暖身穴”,讓身體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