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引言

我們經常在臨床中碰到胸悶、氣短症狀的患者,一查CT有肺部陰影,第一想到的就是肺炎。但往往透過追問病史,補充檢查,就能發現各有千秋。什麼樣的病史和影像學資料讓我們進一步去懷疑患者病情?又是怎樣的分析一步步排除可能的診斷方案,最終找到病因進行確診?我們想分享這個案例給大家,以作為一個提示。

反覆胸悶氣喘,體溫最高達38.9攝氏度、乾咳……一切證據似乎都傾向於「軍團菌感染」,鑑別診斷需哪些思路?

這是一個29歲的男性患者,工人。主訴「反覆胸悶、氣喘1月餘」於2017年12月1日收住我院。入院1月前,患者出現胸悶、氣喘,伴發熱、胸痛、咳嗽,體溫最高達38.9度。患者的咳嗽多為乾咳,胸痛深呼吸後加重,無頭暈、腹瀉、咯血等。至當地醫院行胸部CT,提示雙肺多發團塊狀高密度影,給與頭孢菌素治療,後複查CT提示病變加重,診斷為「軍團菌肺炎」(具體),給予輸注頭孢菌素、口服克拉黴素治療20天,症狀好轉後出院。3天前,患者在一次受涼後又出現胸悶、呼吸困難,伴痰中帶血,為進一步診治,門診以「胸悶待查」入住院。

該患者既往史:2年前曾因眩暈、左側肢體麻木至當地醫院就診,診斷為腦梗塞,院外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00 mg qn」;個人史、婚育史無特殊;家族史:其父患有「高血壓病」,母體健。舅舅及1表弟患有強直性脊柱炎,餘無特殊。

體格檢查情況為:T37.2 ℃ P 98次/分 R 24次/分 BP 115/68mmHg,體形肥胖,神志清楚,精神可,口唇無紫紺。胸廓對稱,無桶狀胸,右肺呼吸音清,左下肺可聞及細溼羅音。心腹、脊柱、四肢及神經系統查體無異常。

輔助檢查情況為:胸部CT(外院2017-11-3):左肺下葉近胸膜處團塊狀高密度影,雙肺多發纖維條索(圖1)。

圖1:2017-11-3 胸部CT

胸部CT(外院2017-11-7)示:較2017-11-3加重,雙肺紋理粗亂,左肺下葉實變(圖2)(基於胸部CT表現,當地醫院考慮軍團菌肺炎,給予治療)

圖2:2017-11-7 胸部CT

按軍團菌治療後胸部CT:(外院 2017-11-16):左下肺實變較前吸收好轉,左側胸膜稍增厚。

圖3:2017-11-16 胸部CT

ECG:(本院:2017-12-1)示:正常範圍心電圖。

我們首先對該患者的病情進行了分析:青年男性,主要臨床表現為胸悶、呼吸困難,伴有胸痛,曾間斷出現發熱。CT:靠近外周高密度影,初發病時影像學有反暈徵象,按軍團菌肺炎抗感染治療後好轉。患者的初步診斷考慮軍團菌肺炎還是其他疾病?

軍團菌肺炎的特點:

軍團菌肺炎是一種非典型肺炎,影像學不具有特異性,炎症浸潤呈多形態,最常見的是磨玻璃影中混雜著邊緣相對清晰的實變影,常合併肺間質纖維化,多肺葉、肺段分佈,影像學異常可與臨床症狀不一致,病變常吸收較緩慢。另外軍團菌肺炎多有肺外表現,如精神、神經及消化系統症狀,肝腎功能異常,電解質低鈉血癥。雙份血清抗體增高四倍以上協診,或尿抗原陽性可以確診。

診斷思路一:患者可以確診為軍團菌肺炎嗎?

支援點:有間斷髮熱的臨床表現,胸部CT提示有實變、胸膜增厚,多發纖維條索,影像學改變和臨床症狀不完全一致,影像學病變較輕,而患者出現胸悶、氣喘的症狀,按軍團菌肺炎治療後症狀好轉,影像學吸收。

不支援點:患者無其他系統受累的表現,反覆追問患者病史,患者訴既往大夫沒有告知其有如電解質異常、肝腎功能異常,也沒有其他系統如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疾病所對應神志不清、譫妄、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的臨床不適;缺少病原學證據,患者院外並未做尿抗原或者血清抗體檢測;患者影像學吸收較快,軍團菌肺炎影像學吸收緩慢。

我們發現,患者軍團菌肺炎不能達到確診,支援點少而不支援點多,且支援點也非軍團菌肺炎特異表現,反而一些直接證據及特異性表現如尿抗原,早期腹瀉、低鈉血癥、急性腎功能不全等多系統受累表現患者均無,我們分析患者軍團菌肺炎可能性不大。

診斷思路二:會是除軍團菌肺炎以外的其他病原體感染嗎?

肺部感染的支援點:中青年男性,亞急性起病,咳嗽、發熱、胸痛、痰中帶血;右下肺可聞及細溼羅音;胸部CT提示:肺部多發斑片狀陰影,伴有胸腔積液,抗感染治療後影像學、症狀均有所好轉。不支援點:患者影像學病變範圍與胸悶、氣喘症狀不吻合,沒有病原學證據。

診斷思路三:會是隱源性機化性肺炎嗎?

隱源性機化性肺炎的支援點:亞急性起病,發熱、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右肺可聞及細溼性囉音;胸部CT提示病變沿胸膜下、支氣管血管束分佈;部分病變有反暈徵象。不支援點:痰中帶血、胸痛;胸部CT提示有胸腔積液,且病變位置相對固定, 缺少遊走性。

一段病史和一個故事引起了我們極大注意,在似乎「不可能」中發現「可能性」……答案呼之欲出

儘管已經列出了一些診斷思路,但除了考慮上述疾病,還有無其他可能呢?我們分析,不支援感染及COP的表現:胸悶氣喘症狀和影像學不匹配,痰中帶血、胸痛,CT提示有胸腔積液,病變位置固定。在詳細問診中我們瞭解到,該患者有一個與年齡似乎不吻合的既往史——20多歲卻出現了腦梗。這個病史引起了我們的極大注意,因此細緻追問患者腦梗的診治情況。

患者描述2年前曾因眩暈、左側肢體麻木至當地醫院就診,完善了頭顱MRI後診斷為腦梗塞,治療後無殘留症狀。患者無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情況,院外長期口服阿司匹林。但是,詢問中,又發現了另一個故事。3個月前,患者在一次和家人生氣後,曾吞服大量阿司匹林自殺,搶救成功後停用了阿司匹林。這個患者本不願講的故事,讓我們對最初的判斷幾乎想「全盤否定」。

這時的診斷思路是:這個患者如此年輕就出現動脈栓塞,但無三高危險因素,會不會是易栓的血液高凝患者呢?這次停用阿司匹林後發病,其肺部異常會不會同樣是血管栓塞疾病——肺栓塞呢?

對肺栓塞的支援點:臨床表現,發熱、痰中帶血、呼吸困難;胸部CT靠近胸膜多發高密度影,發病早期有反暈徵象,逐漸進展為楔形實變;不支援點:抗感染治療曾緩解。

我們知道,臨床疑診肺栓塞的患者,需要對肺栓塞臨床可能性進行評估。我們用修訂版Geneva評分進行評估:這個患者心電圖提示心率97次/分(2分),咯血(1分)。共得分3分,臨床可能性為高度可能,臨床高度可能的需進行確診檢查。綜合考慮到無論是考慮感染、COP還是PE,患者症狀出現加重都要進行影像學的檢查,而肺動脈CTA既可以觀察肺實質病變,又可以觀察肺血管的病變,且肺栓塞的臨床可能性評估為高度可能,我們完善了肺動脈CTA的檢查。

肺動脈CTA提示:雙肺主幹及其分支多發低密度充盈缺損,左下肺多發實變考慮肺梗死。

圖4:肺動脈CTA

肺栓塞確診後按照肺栓塞的診治流程,我們需要進行求因,患者年輕,無可逆誘發因素所致的肺栓塞,且既往有動脈栓塞病史,需進行易栓症的篩查。易栓症篩查結果:抗心磷脂抗體-IgG 66.70 U/ml ↑,抗心磷脂抗體-IgA(-),抗心磷脂抗體-IgM(-),抗β-糖蛋白-1-IgG 型 20.30 U/ml ↑,抗核小體(++),ANA (-),SSA弱陽性,ANCA四項(-)。

最終,我們修訂了診斷結果:原發性抗磷脂抗體綜合徵並肺血栓栓塞症。進一步進行肺栓塞的危險分層為中危,給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續灌華法林延展期抗凝治療,同時因患者有抗磷脂抗體綜合徵,有動脈栓塞病史,給予羥氯喹及阿司匹林抗炎及抗血小板聚集。1月後複查肺動脈CTA:肺動脈主幹及其分支充盈良好,左肺下葉高密度影消失。

至此,患者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療效果。但同時,我們也有幾個疑問,為什麼患者曾經抗感染治療有效,是合併了感染嗎?團隊分析考慮後認為,有可能是血栓的自溶。針對中低危的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療的目的是讓患者不形成新的血栓,而既往形成的血栓是依靠患者自身的纖溶機制「自溶」。血栓自溶,症狀及影像學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不經過治療的情況下,血栓反覆出現。這可能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對治療過程中病情反覆地推測。

本文完

13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腿抽筋如何補鈣更好?專家:你已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