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的目的是預防疾病,中醫認為保持人體五臟六腑的陰陽平衡,人就不會得病,養生的實質就是調理臟腑的平衡。
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中醫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一說。脾與胃,一髒一腑互為表裡,具有“升清降濁”的生理功能。人體生長髮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全靠脾胃的供給,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進行再次消化,取精華、去糟粕,在脾的“升清”作用下,上輸於心、肺,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脾胃功能良好,則氣血旺、體格壯;脾胃虛弱,百病從生。明代醫學大家張景嶽提出了“養生要以脾胃為先”的觀點,稱脾胃為身體的基礎和軸心。
脾,好燥,惡溼;胃,好規律,惡刺激
中醫認為,脾胃者,倉廩之官也。脾主運化,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溼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
壓力大、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久坐少動、喝酒應酬、不規律暴飲暴食、愛吃冰冷速食和醃製食物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使得現在大多數人都存在“脾溼”問題,加上焦慮等情緒因素,讓原本脆弱的脾胃更不堪重負。
日常生活中如何祛脾溼?
1 祛脾溼的食物:
紅豆、薏米、白蘿蔔、鯽魚。
薏米:其性味甘淡微寒,可以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
紅豆:性平,味甘酸,可以健脾止瀉、利水消腫。如果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具有利尿、除溼的功效,達到祛除溼氣、排毒養顏的作用。
鯽魚:能健脾利溼,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對脾胃虛弱、水腫、潰瘍、氣管炎、 哮喘、糖尿病都有很好的滋補食療作用。
白蘿蔔:含有豐富的維A、維C、、氧化酶、錳等元素。另外,所含的糖化酶素,可以分解其他食物中的致癌物,從而起到抗癌作用。對於氣喘,、等都有食療作用。
2 穴位按摩:
祛脾溼最好的方法就是按壓陰陵泉和足三裡穴位。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從腳趾出發的脾經經氣在這裡兒往深入,如果你體內有脾溼,按這兒會很疼,但是要堅持按柔每天10分鐘以上,發現疼痛逐漸減輕,說明脾溼在好轉。
3重視調養脾胃:
◎飲食
飲食調節,要定量,定時,均衡。
《內經》很注重飲食的調節,強調飲食定量,不可過飢過飽。
《素問·痺論》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要求飲食定時,不可貪味多餐,食物冷熱要適宜。做到“謹和五味”,不可偏食。
穀物為主,果、蔬、肉補益。
《髒氣法時論》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意為:穀物(主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類等都是作為輔助,發揮補益作用。因此,養脾胃要多吃五穀糙米,同時還要注意飲食有節和多樣化,順應四時。
◎ 起居
注意腹部保暖。
立秋後,陽氣下降,晝夜溫差變化大,睡覺時蓋好被褥,防止腹部著涼而引發脾胃舊病。注意穿衣保暖,保護脾、胞宮、肚臍不受涼氣侵襲。
保持起居環境乾爽。
脾怕溼。房間和辦公室要保持通風,乾燥。經常晾晒被褥。打造乾爽的起居和工作環境。
適當運動 ,避免久坐。
《素問·痿論》說:“脾主身之肌肉。”在體合肌肉,主四肢。
適當的體育鍛煉,就是健脾胃。因為經絡系統分佈人體四肢,體育鍛煉可促進經氣執行,反作用於人體脾胃,使脾胃功能增強。特別是加強下肢的鍛鍊,能對小腿上的脾經起到很好的緊鬆刺激作用,研究顯示,多動腳趾可以養脾胃。對於中老年者,體育鍛煉應選擇緩和、低強度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登山、、太極、踢毽、舞蹈等。以運動後身體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不感到過度勞累為宜。
自助按摩
按摩腹部有助調理脾胃,加強運化。如有大便乾燥的人,可以順時針
方向揉肚子,如果是大便溏稀,可以逆時針方向按揉肚子。
人的衰老是由於脾氣虛(後天之本)等臟腑虛損造成的。通過中醫養生調理,可以減慢臟腑的虛損速度,就能起延緩衰老作用,人會顯得更有精神、更年輕,所以長期堅持養生調理的人不易老。
“潤物細無聲,王道無近功”,養生調理必須要堅持,才會產生效果。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健康養生圖文資訊,特別是當涉及食療、藥品、配方、鍼灸技術等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冶療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非專業人士請勿隨意使用!若有侵僅請聯絡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