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麻酸分為α亞麻酸和γ亞麻酸,它們屬於“多不飽和脂肪酸”,我們可以從攝入的食物中轉化出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但多不飽和脂肪酸身體缺乏,難以自我轉化,基本屬於“必須”的脂肪酸,所以,對於人體的意義十分重要。有朋友會問,脂肪酸對人體到底有什麼效果?我們最常攝入的脂肪酸或許屬於“飽和脂肪酸”,比如多能從油炸食物中、肥肉、五花肉中獲取,我們不太喜歡飽和脂肪酸,因為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儲存能量,有潤滑關節腸道效果,但一旦攝入過多就會肥胖;不飽和脂肪酸也能供能,不過它對人體的功效更豐富,如構成人體組織細胞,同時是視網膜、大腦皮層、皮脂腺等組分,對細胞還有抗炎、甚至抗癌的保護效果。
亞麻酸有什麼功效?α亞麻酸可以合成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這兩種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意義重大。γ亞麻酸可代謝形成花生四烯酸,可轉化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
亞麻酸有助改善抑鬱情緒,對於緩解孕期抑鬱有不錯效果亞麻酸有延緩老年痴呆症的潛在功效EPA能輔助治療自身免疫缺陷EPA能抑制膽固醇、脂肪在血管壁的堆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促進代謝EPA有助提高生長髮育,是嬰兒成長所需的重要成分EPA對腸胃有抗炎效果,可配合緩解胃腸疾病,一些腸胃道炎症藥物會配合食用DHA被稱為“腦黃金”,是構成大腦皮層,促進大腦發育的重要成分DHA能促進眼部感光細胞生長,對胎兒的視網膜發育起著重要作用DHA能提高嬰幼兒睡眠品質DHA能夠抵抗過敏,抵抗炎症花生四烯酸能增強血管彈性,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代謝能力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血栓烷素和白細胞三烯等二十碳衍生物的直接前體,對人體心血管系統及免疫系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曾經有學者說,如果把八達營養成分比作木板,它們形成一個木桶,那麼α-亞麻酸就是最短板的那一個,它攝入的含量都決定了我們是否能更加健康的條件,因為α-亞麻酸的來源不多,補充起來並不容易。常見食物中最好的來源是深海魚類,其中有豐富的ω3系列脂肪酸(α-亞麻酸,α-亞麻酸主要是ω3脂肪酸的來源,γ-亞麻酸主要是ω6脂肪酸的來源)。其次就是部分植物油所提供,含量較高的是亞麻籽油、紫蘇油,不過這兩種油脂都屬於冷淋油,不適合熱烹,因為ω3脂肪酸穩定性太差,甚至常溫下都可被氧化、氫化,這些油脂開封后儲存期限也十分有限。
紫蘇油和亞麻籽油紫蘇油是含亞麻酸最高的油脂,可高達60~70%,中國東三省亞麻籽、紫蘇產量更高品質好,這些榨出的亞麻籽油和紫蘇油亞麻酸含量更高,亞麻籽油的亞油酸約50%~60%,兩者其實都算是植物油中亞麻酸含量尤為突出的。
我們所用的常見植物熱烹油,如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這些油脂中的亞麻酸含量也不低,但相對來說,α-亞麻酸含量卻遠遠不及紫蘇油和亞麻籽油,它們的γ-亞麻酸含量更高,因此長期食用,ω3攝入量較低,而ω6攝入量偏高,比例不適。雖然ω3、ω6系列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都有重要作用,但它們都公用一套代謝酶,競爭關係激烈,若ω6攝入量高,則ω3無法代謝幫助人體,造成內平衡失調,對健康也有影響。研究還發現,ω6脂肪酸過多攝入反倒導致肥胖、細胞炎症、心腦血管疾病。ω3和6最好的比例是1:4,不過更多的現代飲食中比例甚至可超出1:15,這是現代人亞健康的隱患之一,但很多朋友其實都不知道。
日常植物油如何選擇使用?所以一定要給大家一個建議,日常飲食中每週最好深海魚(吞拿魚、三文魚、帶魚、白帶魚、金槍魚等)不低於250~500g,這是ω3的良好來源,另外,在用日常植物油烹飪時刻適當購買一些小眾冷淋油脂,如題目提到的紫蘇油、亞麻籽油,它們不適合熱烹,但可在菜餚做好之後淋在上面一些,或者用來涼拌,作為ω3的補充。購買調和油也可,注意觀察ω3(α-亞麻酸)和ω6(γ-亞油酸)的比例,1:4~1:6為宜。不推薦大家長期使用花生油和玉米油(可與大豆油、橄欖油、菜籽油或亞麻籽、紫蘇油交替使用),它們中的α-亞麻酸佔比極低,若烹飪喜歡油大,而還不注重其他飲食中ω3的補充,對健康可能有潛在影響。
另一方面,大家可以觀察途中條狀表格,其實一些動物油脂是不錯選擇,例如牛油,黃油(但一定注意這黃油不是人工黃油,人工黃油屬高加工氫化油,對健康很不利,最好是草飼的天然黃油),雖然它們飽和脂肪酸佔比高些,但ω3和ω6的佔比還比較可觀,而且它們單不飽和脂肪酸也不低,穩定性好,不宜氫化氧化,營養吸收也更好;我們討厭的豬油中,ω3的佔比不低,所以其實日常生活中菜餚中少量新增一些動物油是不錯的健康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