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我是一位基層醫院的消化內科醫生,從事消化內鏡工作20多年了,每天都忙於各種內鏡診療,自己還沒有體驗過胃腸鏡檢查。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前主任委員張澍田教授說過“消化道早癌的主要症狀就是沒有症狀”,《中國早期胃癌和結直腸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建議40歲為胃腸道癌篩查的起始年齡。雖然沒有相關的消化道症狀,我還是決定體驗一次胃腸鏡檢查。

腸道準備

作為內鏡醫生,我知道如果腸道準備不理想,胃腸道內的氣泡及殘渣會嚴重影響內鏡檢查質量,甚至遺漏病變。

腸道準備前一天的飲食,我給自己早餐準備了麵包、牛奶,中午是饅頭、稀飯,晚餐只有稀飯。

我們在給病人交代飲食準備的時候特別強調低渣飲食,要避免粗纖維及難以消化的肉類等飲食。可能是油水不足,一天下來感覺肚子空空的,小便次數多。

檢查前一天晚上8點開始腸道準備,半小時內喝完了複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液2000ml,期間排了兩次小便,但沒有大便的意向;間隔15分鐘後喝了二甲矽油散500ml,感覺肚子咕咕作響,然後頻繁的上廁所。大約排了十幾次大便,最後幾次都是黃色水樣便。

第二天早晨6點我再次服用複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液1000ml和二甲矽油散500ml,大便出的都是清水了。

腸鏡檢查操作

雖然在網路上看到內鏡醫生自己給自己做胃腸鏡的影片,但是......我還是選擇“被檢查”,讓科室的娟娟醫生和小愛護士來完成。

有句古話叫做:“醫不自醫”。關鍵時刻夥伴還是很重要的。

我們科室的無痛內鏡技術也是很成熟了,我決定在清醒下完成,這樣我可以實時看到我的胃腸道情況。每天的工作都是程式化的給病人做內鏡診療,“被檢查”的感覺還是很奇特的。

我自覺的擺好檢查體位,娟娟醫生操持內鏡便開始檢查。

內鏡剛插入肛門,即刻感到肛門墜脹不適,隨著腸腔內注氣量的增加和內鏡的深入,更多的體會是腹脹和腸鳴。娟娟醫生內鏡操作的技術和悟性在科室醫生中比較優秀的,但似乎她還要比我緊張一些,操作中不停的詢問我的感受。

不到三分鐘內鏡先端就插達了回盲部,我沒有感到明顯不適和疼痛,也許是我的腸管走形相對簡單或是娟娟醫生操作手法嫻熟。

退鏡觀察過程大約10分鐘,在乙狀結腸發現3個小息肉,約2-3mm大小,腺管開口正常,考慮增生性息肉,沒有作內鏡下處理。

直腸倒鏡觀察時,發現有活動期內痔的表現,痔核腫大,表面伴紅色徵、血泡徵,並有區域性脫出的表現。

內鏡下痔上直腸黏膜套扎術SHB

俗話說“十男九痔”,我對自己患上痔病這件事一點都不意外(這裡就不用說明了)。我授權娟娟醫生給我實施內鏡下痔上直腸黏膜套扎術(SHB),在小愛護士的配合下,娟娟醫生安裝好內鏡套扎器,分別在痔上直腸黏膜截石位11、7、3點位進行套扎。共套紮了三個套扎環。在釋放套扎的過程中,我並無什麼明顯感覺。

共套紮了三個套扎環。在釋放套扎的過程中,我並無什麼明顯感覺。

胃鏡檢查操作

接下來開始胃鏡檢查,由於我長期吸菸,擔心檢查過程中惡心嘔吐。

果不其然胃鏡剛剛插到咽喉部,我就哇哇作吐,揮手示意放棄檢查,但娟娟醫生也不理會我,盡直把內鏡插到胃腔。我也沒辦法,只好做深呼吸配合,噁心反射也暫時停下來。

娟娟醫生從十二指腸乳頭部慢慢退鏡觀察,整個檢查過程大約5分鐘。還好除了胃竇部有些炎症之外,還沒有發現其它的問題。胃腸鏡檢查完成後,我除了肛門的墜脹感,還有就是感覺有一肚子的氣。

術後感覺&小建議

作為從事內鏡診療工作多年的醫生,透過這次胃腸鏡的體驗,我想給大家一些建議。

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在我國呈上升的趨勢,消化道早癌一般無特異性症狀,我國消化內鏡學會指南建議40歲為胃腸道癌篩查的起始年齡。有一種說法是“沒有胃腸鏡的體檢就是耍流氓”。

隨著消化內鏡醫療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單人腸鏡技術的改進,多數病人是能夠耐受檢查的。對於懼怕內鏡檢查的病人,可以選擇在鎮靜或麻醉下完成檢查。透過內鏡檢查可發現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變,切除胃腸道息肉等早期病變可預防消化道癌的發生。

這次我還體驗了一次內鏡下內痔的套扎治療。痔瘡是常見病多發病,有一種說法是“得了痔瘡不會死人,但做了痔瘡手術會生不如死”,可見大多數人是懼怕痔瘡手術的。但隨著內鏡下微創治療的改進,比如經內鏡痔上直腸黏膜套扎技術(SHB),該技術保留了肛門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修復肛墊,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是一種有效、安全、方便的微創治療方法,手術時間短,無需住院治療,術後痛苦小、恢復快。希望大家“得痔還得治”。

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內鏡中心主任

本文已獲授權,感謝黃秀江主任對胃腸病的支援!

12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八十年前協和醫院大查房漫畫曝光,折射出當代醫療界亂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