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就是養護生命。也就是說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來調理我們的生活,提高我們的生命品質。這些方法和措施也並不神祕,都是圍繞著我們的飲食、起居、情緒、運動等各個方面的生活常識,說到底就是“生活”。生活態度決定養生常識
然而這些看似普通的生活常識,卻沉澱著豐富的東方文化素養。這其中包含了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包含了每個人認識自然規律的思維方式:是尊重和敬畏大自然、順應其變化規律,還是滿足一己之慾,“冬行春令”、“夏行秋令”,還包含了學習調理身心的能力:是學習養生經典、理論指導實踐,還是道聽途說,偏執於旁門左道。
所以說,能否學習好,掌握好生活常識,取決於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
中醫理論涵蓋方方面面簡單地說,中醫養生就是用中醫理論調理生活的養生實踐。比如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指導四季養生的理論。“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五字訣”,是指導飲食養生的平衡理論。“春三月……夜臥早起,夏三月……夜臥早起,秋三月……早臥早起,冬三月……早臥晚起”等,是指導起居養生的理論。“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是指導情志(心理)養生的理論。
可以看出,中醫養生理論是涉及到人們日常的飲食,起居、心理、運動、四季交替等方方面面的系統知識。
經絡調理豐富多彩中醫經絡養生理論在先人們幾千年的養生實踐中,被證明是卓有成效、頗具東方文化特色的經典理論。在經典理論指導下的中醫養生技能則更是豐富多彩,除了上面提到的飲食、起居、心理、運動及四季養生的常識以外,中醫養生的外部調理技法同樣是獨具特色的,例如,按摩、導引(推拿)、藥浴、艾灸、刮痧、拔罐等。這些外調的技法是遵循中醫的經絡理論,通過對人體經絡的保養來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以按摩為例,現代的按摩術種類繁多,有中式按摩、泰式按摩、日式指壓、韓式鬆骨和歐式推油等等,其中,只有中式按摩是在中醫經絡理論指導下的按摩術,它同時具有保健和治療的功能。中醫養生的外調技能,是中醫養生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中醫經絡調理方面,上海市中醫藥學會中醫養生中心中經堂憑藉專業的中醫調理團隊、權威的中醫專家坐診、純正的中醫經絡調理技法,目前在上海及周邊城市乃至全國都贏得了極好的口碑,引領中醫經絡調理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火熱時代。
養生技能——醫師施養、環境助養,個人自養從古到今,面對種類繁多的養生技能,我們把它歸納成“施養、助養、自養”三大類來理解,以便其發揮最好的作用。
施養,是指必須通過中醫養生師專業的調理手法,幫助人們進行養生調理的技能。例如:按摩、針刺、艾灸、刮痧、拔罐等,非專業人員不能隨意操作。
助養,是指需要具備相應的養生環境與條件,使其達到最佳效果。例如:藥浴、五音養生、情志養生、香薰養生等。
自養,是指在學習掌握了有關知識和常識後,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可以操作並堅持長久的養生方法。例如:飲食養生、茶養、功操等。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施養、助養,還是自養,在實際應用中都必須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根據每個人身體的不同狀況“辨體施養”,有針對性地選擇養生的技能與方法,這是中醫養生最重要的個性化觀念。
上述內容,基本上把中醫養生的概貌展示給了大家。其理論、技能、常識看上去內容非常豐富,但需要提醒的是,圍繞著這些內容的關鍵是三個核心,即“天人相應”的整體觀、“陰平陽祕”的平衡觀、“辨體施養”的個性化,就是說,符合“整體、平衡、個性”三項原則的養生理論與技能,就是中醫養生,有悖於這三項原則的就不是中醫養生,中醫養生貴在調理,調理經絡、調理心境、調理生活,把生活調順了,健康也就自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