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睡後出汗,醒則汗止,如同小偷半夜光顧,見人醒便不敢行動。為盜汗。
不熱不累,不服用發散藥物,也會在白天自然汗出,為自汗。
盜汗,中醫認為與陰虛火旺、積滯內熱、心血不足有關。常伴有手足心熱,容易口腔潰瘍,面部兩顴發紅,舌尖偏紅,舌面少苔或無苔。
自汗的原因,屬氣虛、血虛、溼、陽虛、痰,以陽虛居多。
介紹幾種治盜汗和自汗的奇草藥。
1、五倍子
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青麩楊或紅麩楊葉上的蟲癭,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陝西、廣西等地。
別稱文蛤、百蟲倉、木附子、鹽麩葉等。
性味酸澀寒。歸肺、大腸、腎經。
斂肺降火,澀腸止瀉,斂汗,止血,收溼斂瘡。
治自汗、盜汗
五倍子細末,用普通食醋調成軟膏狀,於睡前敷貼臍中。
治盜汗:五倍子末、蕎麥麵等分。水和一起,煨熟。夜臥待飢時,幹吃二三個,勿飲茶水。(《本草綱目》)
2、網路雞血藤
為豆科雞血藤屬植物。又名黃藤、藍藤,硬殼藤、石柱藤。昆明雞血藤也是它一個流傳很廣的稱呼,但這並不表明它只長在雲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雲南、福建等地也常有它的身影。
入藥部位主要為莖。性味苦,溫。養血祛風補虛,活血通經通絡。
治體虛盜汗:鮮昆明雞血藤。煎水衝雞蛋二隻服。(江西《草藥手冊》)
3、木槿花
木槿花是著名的綠籬植物,為錦葵科木槿屬,國內很多地方可見,也是韓國和馬來西亞的國花。花色有純白、淡粉、淡紫、紫紅等,花型有單瓣、復瓣、重瓣幾種。
性味甘苦涼,歸脾肺肝經。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治盜汗:取木槿花開而再合的,焙乾搗為細末,豬皮煎湯調下,晚飯後服。(《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木槿花朝開暮落,故開而再合的木槿花並不難尋。
4、櫨蘭
非蘭科,而是馬齒莧科,因根像人參,得名土人參、土高麗參。因開花時間在申時(下午一到三點),又取名申時草。還因開花時間可提醒煮飯開飯,又得名煮飯花。
常見於村莊附近的陰溼地。浙江、安徽、福建、河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可見。
根葉均可入藥。性味甘平。具有滋補強壯補氣血,健脾潤肺,止咳,調經功效。
治盜汗、自汗:土高麗參,豬肚一個。燉服。(《閩東本草》)
5、芋梗
為芋頭的莖。長而肥大,綠色或紫紅色。別名:芋荷、芋俠、芋莖等。
入藥辛平。祛風利溼,解毒化瘀。
治盜汗:芋梗或花,豬瘦肉。同煮服。(江西《草藥手冊》)
6、桑葉
古人認為“箕星之精,散而為桑”。箕星是風神,能興風,故桑樹來頭不小,其葉甘能養血、滋陰,苦寒能燥溼瀉熱,正切中盜汗“陰虛火旺”的病機,因此可有效地治療此症。
治盜汗:桑葉一味,乘露採摘,焙乾碾末,用溫米湯空腹調服。《夷堅志》
7、折耳根
味辛,還寒能清熱,又能清肺熱。遇到發熱、咳嗽、胸痛、咯血,咳出之痰多且臭這類肺系疾病時,魚腥草都是治療的要藥。肺病咳嗽引發盜汗,可因餘邪未盡而正氣已虛引起,還可能是因邪熱傷津所致。
治肺病咳嗽盜汗:折耳根葉,豬肚一個。將折耳根葉置肚內燉湯服。每日一劑,連用三劑。(來自《貴州民間方藥集》)
8、棉花子
為錦葵科植物草棉、陸地棉、海島棉的種子。草棉分佈於我國甘肅、新疆、廣東、四川和雲南等地均系栽培。性味辛熱,入肝腎脾胃經。溫腎,通乳,活血止血。
治盜汗不止:棉子仁,每日煎湯一碗,空腹服三、四日。(《綱目拾遺》)
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