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望、聞、問、切四診是中醫診斷疾病的基本方法,也是中醫辨證的依據,而問診又是臨床辨證的基礎和關鍵環節。但在中醫臨床實踐中,存在部分醫師或患者忽視問診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利於中醫診斷學的全面發展和臨床診療水平的提高,今天就簡單談談中醫問診的臨床意義。

中醫問診是醫師透過對病人或陪診者進行有目的的詢問,以瞭解病情的一種診察方法,歷來為眾多醫家所重視。問診的重要性,前賢多有論述。《素問·三部九候論》曰:“必審問其所始病,與今之所方病,而後各切循其脈”,強調脈診與問診相結合。《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言:“問其病,知其處,命曰工”,指出透過問診而能知病之所在者,乃業醫之良工。《難經》雲:“問而知之謂之工”。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論治病略例第三》中說:“問而知之,別病深淺,名曰巧醫”,同時又提出“未診先問,最為有準”。 張景嶽在《景嶽全書·傳忠錄》中指出問診:“乃診治之要領,臨證之首務”,並將問診內容歸納概括為“十問歌”。這些精闢的論述至今對臨床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髮展,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已轉變為當今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中醫問診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不良的社會—心理—精神刺激是現代社會日益受到重視的致病因素。對心理因素的診察,是中醫問診的一個重要內容。《素問·五臟別論》中明確指出,臨證時首先要問病人的“志”和“意”,因情施治、必無所漏。《醫宗必讀·不失人情論》中指出,要透過問診瞭解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和醫人之情。中醫問診不僅是醫生向患者瞭解病情的診查方法,更是醫生與患者互動交流的平臺。中醫問診的過程體現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對當前醫學模式轉變和醫患關係改善都有重要參考意義。

《素問·徵四失論》指出醫生治病的四失之中有兩失是忽視問診導致。《醫門法律·問病論》雲:“反治病不問病人所便,不得其情,草草診過,用藥無據,多所傷殘,醫之所過也……若不細問,而急遽妄投,寧不傷人乎?”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經過及病人自覺症狀等情況,是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這些情況只有透過問診才能獲得。忽視中醫問診,是造成漏診誤診、治療效果不滿意以及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之一。

總的說來,中醫問診是醫者瞭解患者所患疾病的重要過程之一,也是每個臨床醫師必須掌握的技能。中醫問診的核心是“問”,即“問什麼”和“怎樣問”。在診療過程中,不僅臨床醫師需要悉心揣摩、把握好問診的內容、方法、技巧和原則,以更準確、深入地瞭解病情,同時患者也要配合大夫,切忌忽視問診。如此才能為中醫辨證提供豐富而準確的資料,從而提高醫療診治水平。

13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愛因斯坦得了一種怪病,全球僅100例,讓他一生處於痛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