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老年朋友,上了年紀出現膝關節酸脹疼痛, 走路的時候還會聽到關節“嘎吱”摩擦的聲音……有一些老人覺得年紀大了就這樣了, 即使去醫院也沒用,無非是止痛藥、理療等等。
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觀念,我在門診常常遇見很多患者往往把病情拖延到出現嚴重症狀的時候才來就診, 這已經錯過最佳干預的時機。
如果四五十歲就開始有輕微的關節酸脹, 應儘快看專科醫生, 根據醫生的建議合理干預, 是可以大大延緩病情進而提高晚年生活品質的。
統計資料顯示, 中國骨關節炎患病率約為10%, 多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 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達60%。與此同時, 骨關節炎的致殘率高達53%, 是目前排首位的致殘疾病。
骨關節炎通常被認為是一種退行性疾病, 也就是說, 是生物進化過程中一個不可避免的自然程序, 是骨關節的自然衰老, 是不可逆轉的。然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 學界發現骨關節炎不僅與老化有關, 而且是全身多系統參與並涉及代謝、炎症、自身免疫、機械應力改變等因素。
早防早診早治可大幅改善生活品質,只要通過適當的措施如減輕體重, 特別是減少脂肪含量、增加肌肉含量, 適當鍛鍊以增加肌肉力量, 骨關節炎的關節結構損害是可以逆轉的。
健康人群的話, 一天走路、跑步在6000~10000步, 能明顯減少骨贅的形成, 對關節有保護作用。人體站立起來, 其實是一件很複雜的事。關節系統在人體的站立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關節有關節囊、韌帶、肌肉等組織包裹保護。韌帶和肌肉要維持張力, 處於緊張狀態, 才可以保護軟骨。
如果肌肉和韌帶沒有力量, 軟骨摩擦就會嚴重。如果作為一種關節的康復治療性運動, 建議保持一定強度, 每天在30分鐘內走6000步, 就是一個很適合的鍛鍊。需要注意的是, 儘量使用快走的方式, 不要跑起來。因為一旦奔跑, 雙腳離地, 關節壓力會增加3~4倍。
此外,對於關節來說, 不負重的運動比負重強;運動方式上, 腳踏車比走路強, 快走比跑步強。而游泳也是鍛鍊肌肉、保護關節的一種最佳運動。有的人一想到鍛鍊肌肉, 就會想起到健身房舉槓鈴, 實際上, 在肌肉力量沒有得到充分鍛鍊的前提下, 舉槓鈴就是一種導致關節負擔大幅增加的有害運動。
總而言之,生命在於運動,怎麼動因人而已,適合你的強度是最好的!
#健康科普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