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到底會不會遺傳,然而這個問題,還真的沒法用簡單的“會”與“不會”來回答,我們更喜歡用”機率“來說明。
醫學上,我們把會遺傳的腫瘤分為兩種:遺傳性腫瘤和遺傳易感性腫瘤。
遺傳性腫瘤和遺傳易感性腫瘤有什麼區別?遺傳性腫瘤,所遺傳的是“腫瘤本身”。只有在發病和發展過程中,遺傳因素起最主要作用的腫瘤我們才稱之為“遺傳性腫瘤”。
例如我們經常在科普健康生活、戒菸戒酒能有效預防癌症,或者在科普“癌症是種老年病”時,經常有人反駁說誰家孩子才三五歲,就查出腫瘤了,所以你的觀點都不靠譜。
大部分遺傳性腫瘤都集中於兒童腫瘤,例如兒童高發的腎母細胞瘤,平均確診年齡為 44個月,這麼小的年齡硬說是不良習慣導致的也很難,只能歸因於遺傳。
這就是遺傳性腫瘤的特徵——攜帶這類遺傳因子的人,最後幾乎都會罹患相應的癌症,無論身處什麼環境都無法改變這個結果。
因此對於這類遺傳性兒童腫瘤,我們往往強調的都是癌症早篩早治,很少強調預防的。就像如果你父母都是單眼皮你很預防自己不成為單眼皮的,比起預防還不如提早想想解決辦法。
遺傳性腫瘤說起來雖恐怖,但好在機率極低,佔所有腫瘤遺傳的機率也不到十分之一。特別是各類遺傳性的兒童腫瘤,它的發病率和遺傳性都非常低,常常都是百萬發之幾,所以哪怕我們科普時,也經常被忽略。
遺傳易感性腫瘤所遺傳的,則是一種"易感因素"。
簡單來講,在相同環境條件的作用下,擁有遺傳易感因素的人患癌症的機率就會比其他人高。但在這個過程中,其主要作用的還是環境因素,而非遺傳因素。
就像你父母是單眼皮,你也是單眼皮肯定是遺傳。
但如果你父母容易感冒,你也容易感冒,這肯定也是遺傳。但這遺傳的不是“感冒病毒"而是這種容易感冒的體質,間接導致了你無法預防感冒,給了流感病毒可乘之機。
如果把感冒換成腫瘤,你是不是也能同樣理解呢?
在大部分語境裡,我們所說的會遺傳的癌症”,應該都是指遺傳性腫瘤,因為它的佔比更大。
哪些癌症更容易“遺傳”?至於哪些癌症才會“遺傳”,這個問題也要分兩類來說。
一是遺傳性腫瘤,前面說了真正會遺傳的癌症其實很少,這類癌症的發病通常都由遺傳的異常基因決定,正常人很少出現這類基因,像兒童橫紋肌肉瘤、腎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等高發於兒童的罕見癌種都屬於遺傳性腫瘤。
另一類就是遺傳易感性腫瘤。我國最高發的十大癌種種大腸癌、乳腺癌、卵巢癌、胃癌都屬於這種,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家族聚集性比較顯著。所以,有這幾類癌症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積極預防,儘量降低癌症易感性因素的影響。
我們該如何預防癌症遺傳?有大腸癌、乳腺癌、卵巢癌、胃癌這幾類癌症家族史的人群,都屬於這幾類癌症的高危人群。不過只要重視積極預防,癌症也不敢輕易來犯。像這類人群,應儘量遠離不良環境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習慣,堅持運動鍛鍊,且不抽菸不喝酒,減少癌症的可乘之機。同時,這類人群一定要重視癌症早期篩查。
”高風險人群“該如何篩查癌症?大腸癌高危人群應從50歲開始,每隔5~10年做一次腸鏡檢查,並且每年定期常規體檢要保持大便潛血和肛門指檢專案,這兩個專案雖不比腸鏡精準,但對於早期腸癌都有一定檢出率。
乳腺癌高危人群主要是女性,40歲以下的應每年做一次超聲檢查,40歲以上的則要每年做一次鉬靶+超聲檢查,平常也要注意自檢,檢視乳房順至腋下位置是否有腫塊出現。此外,男性也有可能患乳腺癌,雖然機率較低,但若發現胸部出現腫塊也應及時就診。
胃癌高危人群最好從45歲開始,每隔3~5年做一次胃癌篩查,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胃鏡檢查。
卵巢癌目前還沒有簡便且有效的篩查方法,高危女性要留意不明原因切且持續的胃腸道症狀,很可能是卵巢癌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