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1.真假不分

本來是虛證但有實證表現,如誤認為實證而用了瀉藥,會使人虛脫,甚至喪生;如果是實證有虛證表現,誤用了不要,則會增加病邪威力,使病情加重。

2.補不對症

這種情況一般為不清楚自己補什麼,像陽氣不足的人,用了白芍,熟地,枸杞子等補陰血藥,就會損傷脾腎陽氣,所以分清自己的要補什麼是非常重要的。

3.輕病重補

各種補藥都是應該從小量開始,不可驟然採用較大劑量,像鹿茸為著名補陽藥,能夠補精助陽,但服用過多就會有鼻子流血,眼紅頭暈等上火症狀。

4.不知方法

中醫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同自然四季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等變化有一定的有機聯絡,所以進補時間一般宜在冬季。因為這時候人的面板比較緻密,有利於體內精氣的收斂潛藏,從而使體質增強,可以扶正固本。但是在本身身體不適的情況下,感冒,發熱,腹瀉等應暫停進補,以防補藥資助邪氣,而延長病程。

5.不懂方法

要使補藥療效發揮最大作用,方法十分重要。例如,人蔘最好小劑量蒸服或嚼服;鹿茸應研末吞服;補腎丸應淡鹽湯送服等。根據補品的特性,而採取不同的服藥方法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

6.無虛濫補

中醫的進補原則是虛者補之,如果無虛濫補,不僅白白消耗錢財,浪費藥品,而且會擾亂人正常的生理機能,甚至死亡。所以在進補之前,必須明辨服藥人的虛實,以免濫補。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堅持健康生活方式    促進人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