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隨著醫學的不斷髮展,對中藥的研究的深入普及和各種檢測手段的進一步提高,中藥不良反應已日趨明顯,並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

中藥產生不良反應的原因何在?本文結合臨床實踐與文獻,對產生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初步探析如下。

對中草藥毒性認識不足

並且應用多為複方,藥物之間可互相制約,不會產生不良反應,故服中藥安全無毒,常服、多服無關緊要等。

殊不知,中藥既能治病防病,也必然能致病。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此話不僅僅是指中藥的砒石、生烏頭、生半夏等有毒之類。

甘草、人參、山藥、白朮等常用之品,雖藥性平和,毒性較小,若用之不當,或者患者體質過敏,或藥量過大,或長期服用等,同樣可以產生各種不良反應及中毒現象,甚至造成死亡。

例如:人參是人們最熟悉的滋補之品,有大補元氣、安神生津、滋補壯陽功效,素有“補王”之稱。

若長期濫用,可出現興奮、焦慮、煩躁不安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精神錯亂,納呆,消瘦等症狀。

兒童服用,能促進性腺發育,性器官提早發育成熟等嚴重後果。

所以,必須大力宣傳,提高人們尤其是醫藥工作者對中藥不良反應的認識,儘量減少或避免中藥不良反應的發生。

擅自用藥或擅自擴大服用劑量

患者受中藥無毒錯誤觀念的影響,過分迷信“單方、偏方、祖傳秘方”和受“久病便成良醫”偏見的影響。

再加上某些錯誤廣告的誤導,有病不去醫院診治,道聽途說,而隨意自購藥品服用。

更有甚者,在市場賣野藥的地方購買假藥,不瞭解藥物的效能,不認真閱讀用藥說明書,求愈心切,一味追求速效,不按醫囑服藥,而隨意擴大服藥劑量或增加服藥次數,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中毒死亡。

此外,也有因為誤服誤用導致嚴重後果的情況出現。

引起誤服的原因多是因為藥物存放不當或管理不善,致使他人誤服,造成嚴重後果。

因此,要加強藥物的管理。

辨症、配伍不當

所謂臨床應用不當,係指醫者對中藥效能不熟習,或配全不當,或沒有辯證施治,或中西藥聯用不合理,或老藥新用經驗不足等而引起的不良反應。

1.沒有辯證施治,醫者對患者的病因病機。寒熱虛實辯證不清,對中藥的效能瞭解不詳,不能對症用藥,或選藥遣方不合理而出現不良反應。

2.中西藥不合理聯用,可降低藥效或加重不良反應的發生。如麻黃其主要成分為麻黃鹼,具有興奮心肌β受體加強心肌收縮的作用,與洋地黃、地高辛或氨茶鹼等西藥合用,可使強心藥的作用增強,毒性增加,可致嘔吐,頭痛,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不良反應發生。

3.毒性較大的中藥服用劑量應嚴格控制。目前,大多數中藥尚缺乏完整的藥理及毒理實驗資料,某些毒性中藥的治療量與中毒量乃至致死量比較接近,稍有不慎,便會發生中毒反應。

4. 老藥新用經驗不足。以雷公藤為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證實其免疫抑制作用,而廣泛用於治療關節炎、腎病,按傳統方法應用,劑量很難掌握,易致中毒發生,主要毒性為肝、腎損害,胃腸道反應,一般輕者可減少藥量,重者停藥即可逆轉,嚴重可致死亡。

炮製不合格或質量不純

中藥炮製對減毒增效至關重要,古人云:“製藥貴在適中,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氣味反失”。

但有的單位有些中藥不經炮製直接應用於臨床,特別是一些毒性中藥,不嚴格按炮製規範要求去加工炮製,致使有毒成分嚴重超標,容易發生不良反應,嚴重者中毒死亡。

有的中草藥本身質量太差,成分含量不純或混有毒性物質,致使患者發生不良反應或中毒死亡。

據上海中醫雜誌報道,西安一某患者,因發熱、咳嗽,服石膏中藥湯劑,服後即出現劇烈噁心、嘔吐、腹瀉,大使呈“米泔水樣”,繼之出現嗜睡、面色花白、紫紺、四肢厥冷、呼吸急促、心律快、心音低,雖經積極搶救,但終因中毒原因不明而死亡。後經檢測,石膏中含砷超過成人致死量的5~10倍。

中成藥生產均有嚴格的工藝要求,如果在製作工藝中某環節出現質量問題,即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人體個體差異

患者的身體素質不同,對某種藥物的耐受力亦不同,幾位患者同時使用相同的劑量的某種藥物,有過敏體質的人,對藥物會產生過敏反應,有的則不出現任何反應,同一患者連續幾天用相同劑量的同一種藥物,開始不發生任何反應,幾天後則發生過敏反應。

此外,年老體弱,嬰幼兒及有肝、腎疾病的患者,對藥物的耐受力差,容易出現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中藥(包括中成藥)不良反應的發生與藥物的毒性,配伍變化,處方用量,個體差異、用藥規範等有關。

為最大限度的減少或避免中藥不良反應的發生,要建立健全中藥不良反的臨床和實驗研究,並嚴格加強對毒性中藥的管理,以提高療效,降低毒性,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使中藥更好地造福於人類。

12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中醫治療疾病有優勢!哪些疾病看中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