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中醫論“血”,即血液,是循行於脈中的富有營養的紅色的液態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人有陰陽,即為血氣。陽主氣,故氣全則神旺;陰主血,故血盛則形強。人生所賴,惟斯而已。

如《靈樞·決氣》所說: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這裡的“受氣”,指的是脾胃接受飲食物,“取汁”指的是從食物中化生出水谷精微物質,《醫門法律》所說的:“飲食多 自能生血,飲食少則血不生”,即明確了飲食與血的生成之間的關係。

應當指出的是,營氣和津液都是來自飲食物經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不必再另立來源一說。如《靈樞·邪客》所說的:“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原文的意思是:營氣與津液相合,上注於肺,經過肺的氣化作用,輸入心肺之中而成為血。簡單理解也就是原材料與加工程度的關係而已。

《諸病源候論》指出:腎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張氏醫通》指出:“氣不耗,歸精於腎而為精,精不洩,歸精於肝而化清血”。以上兩書雖指出了精可以轉化為血,但沒有明確這種情況在生理上有何反映,現舉一例說明之,《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腎之合骨也,其華髮出。”發為血之餘,血為心所主,不說心其華在發,而說腎“其華在發”的原因,就在於腎藏精,精生血,血能養髮,如張隱庵所說的:“發乃血之餘,血乃精之化。

與血的生成關係最為密切的臟器,當推脾胃與腎,因水谷由胃所受納而腐熟,精微由脾所吸收而轉輸,且營氣不但由脾轉輸,更由脾所儲藏——“脾藏營”;精能生血,精貯藏於腎一一“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

心有推動作用——《素問·痿論》說:“心主身之血脈”。李梴《醫學入門·臟腑》說:“心動則血行於諸經,靜則血藏於肝臟,故肝為血海,心乃內執行之,是心主血也”,這段話進一步說明了心對血液執行的推動作用。

肺有助心行血的作用——“氣為血帥”,“氣如橐籥,血如波瀾”,二語指明瞭氣對血的執行有推動作用;而肺主氣,所以肺有助心行血的作用。

肝有保障血液執行通暢的作用——肝主疏洩,能使人體氣機條暢。氣能行血,故氣機條暢,血也就能通暢無阻地執行。唐容川在《血證論·臟腑病機論》中所說的“肝屬木,木氣條達,不致遏鬱,則血脈得暢”即是此意。

脾有統攝作用——從血在脈道中執行的方向看,心肺肝對血的執行有“前後向”的作用,而脾對血的執行有“內外向”的作用,即脾有統攝血液使之在脈道中執行而不溢位脈外的作用,如脾的統血作用失職,則血向脈外溢位。

以上可以看出,血液正常地循行需要兩種力量:即推動力和固攝力。這兩種力量的協調平衡維持著血液的正常循行,若推動力量不足,則可出現血液流速緩慢,出現滯澀、血瘀等改變;若固攝力量不足,則可導致血液外溢,出現出血症。

★血的生理功能

另一方面,五臟雖協同調控著血的執行輸布,但又要依靠血的濡養來各自的所屬機能。《靈樞·本髒》說:“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復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五閱五使》所說的“血氣有餘,肌肉堅緻。”都指出了血對脈、肉、筋與關節的營養作用。《素問·五臟生成》所說的:“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則指出了血對肝的營養作用及對視力的直接影響。《景嶽全書·血證》說:“凡形質所在,無非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形,惟賴此血,故血衰則形萎,血敗則神壞也。”時此,血的營養作用,可以一言以蔽之曰:“以奉生 身,莫貴於此。”

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也與血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這一點《內經》早已指明,如《素問·八正神明論》說:“血氣者,人之神”,《靈樞·平人絕谷》說:“血脈和利,精神乃居”,《靈樞·本神》說:“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脈,脈舍神”等。臨床實踐也證明了心、肝血虛,或熱入營血,確有驚悸、失眠、多夢,或神昏、譫語等神志方面的症狀表現出來。

7
最新評論
  • 孕期如何控制饑餓感
  • 俗話說:“體老不洩力,年少不食火”是什麼意思?洩力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