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單穴功用】

上星,又名神堂、名堂、鬼堂。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為督脈經穴。穴在顱上直鼻中央,入髮際1寸凹陷處,為五臟精氣所聚,督脈經氣所發,如星之居上,喻黑夜之明燈,故名上星。本穴具有疏調區域性經氣、祛風明目、清熱止血、散邪通竅之功。用於治療頭痛、目痛、鼻衄、鼻淵、熱病汗不出、癲狂。

禾髎,又名長頻、長顪、長髎、長頰、長䪼。在上唇部,鼻孔外緣直下,平水溝穴,為手陽明大腸經腧穴。禾者糧也,髎者空穴也,其穴在鼻孔之下,口唇之上,人中之旁,取其鼻欲嗅,口欲食,穴當其際,故名禾髎。本穴具有疏調區域性經氣、活血祛瘀、回陽救逆、啟閉開竅之功。用於治療鼻衄、鼻塞、鼻息肉、口喎、口噤不開、屍厥。

【伍用功能】

上星位於鼻根直上方,為督脈經氣所發,有激發本經經氣,祛風明目,清熱止血,散邪通竅之功;

禾髎居於鼻下兩旁,為手陽明大腸經氣所注,不僅能疏調區域性經氣,行氣開竅之效,又能疏瀉陽明經邪熱,涼血止血,活血化瘀。

二穴伍用,一上二下,三角鼎立,直達病所,通經活絡,活血散瘀,清熱止血,啟閉通竅之功益彰。

【主治】

1.鼻衄諸症。

2.急、慢性鼻炎。

【操作法】

上星:①正坐或仰靠,於前髮際中點入髮際1寸處,或於神庭穴後0.5寸處取穴。②若無髮際時,可先取百會,向前4寸量取本穴。從上向下斜刺0.3~0.5寸。

禾髎:正坐仰靠位,在上唇部,鼻孔外緣直下,平水溝穴。針尖向內上方斜刺0.3~0.5寸。

【經驗】

上星—禾髎伍用,出自《雜病穴法歌》:"衄血上星與禾髎。"呂老體會,二穴伍用,治療鼻衄確有實效。

鼻衄案例

劉某,女,40歲,職員。1982年7月15日初診。

主訴:鼻出血3年,反覆發作,近3日又發。

病史:患者系江南人氏,因其丈夫在太原工作,3年前來晉探親,住10餘日後,突然鼻子出血,時輕時重,日久不瘥,返回南方自愈,嗣後,每來晉探親,屢屢發病。3天前病又再發,伴有頭昏,乏力,夜寐欠佳。

查體:一般狀態良好,面色蒼白,舌淡,邊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稍數。

診斷:鼻衄,血熱型。

治則:清熱涼血、止血。

處方:上星、禾髎、二間、內庭。

操作:上星從上向下斜刺0.5~0.8寸,禾髎向鼻孔方向斜刺,二間刺0.2~0.3寸,內庭直刺0.5~0.8寸,均施以瀉法,留針25分鐘。

翌日複診,自訴昨日針後未再出血,守方又針3次。繼則又去二間、內庭,加足三里治療5次,以善其後,2年後隨訪,病未再犯。

按語:

上星、禾髎伍用,出自《雜病穴法歌》:"衄血上星與禾髎",二穴參合,善治鼻衄諸證,急、慢性鼻炎。蓋上星位居鼻根上方,為督脈經氣所發,有激發本經之氣,清熱止血之功;禾髎居於鼻下兩旁,為大腸經氣所注,不僅能疏調區域性經氣,行氣開竅,且可疏瀉陽明經邪熱,涼血止血,活血散瘀。二穴伍用,一上一下,三角鼎立,直達病所,通經活絡,清熱止血之力益彰,佐以二間、內庭為手、足陽明經滎穴,按"滎主身熱"之理,二穴有清熱瀉火,降氣止血之功增強,熱除血止之後,去二間、內庭,加足三里,以健脾和胃,益氣生血而善其後。

14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中醫治療陽痿早洩1例,睡眠差,多夢,脫髮,便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