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發病機制
脂肪肝是甘油三酯在肝內大量積累所致。肝臟在脂質儲存和代謝中起關鍵作用,正常人肝臟內脂質含量佔肝溼重的2%~4%,若肝細胞內脂質積聚超過肝溼重的5%或5%以上,肝細胞在光鏡下可見脂肪小滴,稱為脂肪肝。
脂肪肝的病因較多。國內以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炎導致的脂肪肝較多,其他型別的,如酒精性脂肪肝、妊娠急性脂肪肝、藥物中毒性及營養不良性脂肪肝則相對少見。促進脂肪肝形成的有關因素有:①攝入脂肪過多,使進入肝臟的脂肪酸過多;②肝內從碳水化合物或氨基酸轉化生成的甘油三酯增多或氧化減少;③脂蛋白合成減少或釋放障礙,導致甘油三酯在肝臟蓄積。
二、病理變化、對營養代謝的影響
脂肪肝的組織學改變主要分為三個病理階段,即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病理特徵為肝腺泡三區大泡性或以大泡為主的混合性肝細胞脂肪變,可伴有肝細胞氣球樣變、小葉內炎症細胞浸潤、竇周纖維化。脂肪肝可導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三大產能營養素代謝障礙。
三、飲食治療
(一)飲食治療的目的
飲食治療是脂肪肝最基本的治療措施。通過控制總能量,限制脂肪和膽固醇攝入,給予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脂肪酸氧化分解,改善肝功能,防治脂肪肝的發生和發展。
(二)飲食治療的原則和措施
脂肪肝的一般治療包括消除病因、治療原發病。飲食治療的原則是控制總能量,限制脂肪攝入,肥胖者應控制體重,維持理想體重,必要時結合藥物治療和增加運動鍛鍊。在採用抗脂肪肝藥物以促進脂肪酸氧化的同時,膳食管理十分重要。其飲食治療包括:
1.控制能量攝入
能量攝入過多可使脂肪合成增多,加速肝脂肪病變,應適當控制能量。肥胖或超重者要控制或減輕體重,每天能量控制在84~105kJ/kg(20~25kcal/kg)。對能量的控制不能驟然劇減,以免患者不適應。
2.適當提高蛋白質供給量
高蛋白飲食有保護肝功能、促進已損壞的肝細胞修復和再生的作用,還可提供蛋氨酸、胱氨酸、蘇氨酸、賴氨酸、色氨酸和膽鹼等抗脂肪肝因子,使肝內合成的脂蛋白將甘油三酯順利運出肝臟,防止肝內脂肪浸潤。每天供給蛋白質1.5g/kg左右為宜。可選用脫脂牛奶、去脂奶渣、雞蛋清、魚類、兔肉、煮過的瘦豬肉、牛肉、雞肉等食物。
3.適當控制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易導致肥胖。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能刺激胰島素分泌,使肝臟合成甘油三酯增多,增加肝內脂肪堆積。所以碳水化合物應小於總能量的55%。最好選用粗糧、米麵及小米等糧穀類,不用精製糖類、蜂蜜、果汁、果醬、蜜餞等甜食。
4.控制脂肪和膽固醇
每天脂肪佔總能量<25%。因脂肪過多對肝病不利,可影響膽固醇水平,還能在肝內沉積,妨礙肝糖原合成,並使肝功能減退,故應限制脂肪攝入量。可採用植物油,因其不含膽固醇,且所含的谷固醇、豆固醇和必需脂肪酸可以阻止或消除肝細胞的脂肪變性,有較好的去脂作用。應避免動物油(魚油除外),限制動物內臟、蛋黃、魷魚、沙丁魚、腦髓、魚卵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每天膽固醇攝入量小於300mg。
5.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食物纖維
多進食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新鮮蔬菜、水果,有助於維持患者的正常代謝,加速肝細胞修復,幫助患者康復。蔬菜、水果還富含膳食纖維,可以減少膽固醇的形成,減少脂肪和糖的吸收,從而起到降低血脂、血糖的作用。膳食不宜過分精細,主食應粗細雜糧搭配。對肝臟功能明顯障礙、伴有腹水或水腫者應限制鈉鹽。
6.戒酒,少吃刺激性食物,忌用肉湯、雞湯、魚湯以及辛辣調味品。
7.烹飪方式採用蒸、煮、燴、燉、熬、燜等方式,忌油炸、煎、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