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有時候是在過度勞累之後,腰腿痠痛,精神不振,好像身體被掏空····
腰腿疼痛就是腎虛?朋友,你很不對勁。經常腰腿痠麻、活動困難,或是排便不暢、力不從心?或許我們首先想到的都會是腰肌勞損或是腎虛陽虧┑( ̄Д  ̄)┍┑( ̄Д  ̄)┍
然而真相往往不會那麼簡單,我們需要從“根”上尋找答案,當發生腰腿痠痛或是下肢肢體出現麻木,針刺感、感覺異常時,都有必要考慮到脊髓及神經根受到壓迫方面上來,事實上,只要是因為種種原因導致腰椎椎管或椎間孔狹窄(如腰椎間盤突出、黃韌帶肥厚、鈣化等),進而引起腰椎神經組織受壓、血液迴圈障礙出現臀部及下肢疼痛感覺異常症狀、嚴重者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下肢癱瘓時,即可診斷為腰椎椎管狹窄。
症狀多、體徵少,是該病的典型特點。患者骨科專科查體往往無明確的陽性體徵。腰椎管狹窄症的診斷主要依賴於症狀及影像學特徵,診斷時需結合症狀、體徵和影像學特徵綜合考慮,併除外其他疾病,如血管源性間歇性跛行、腫瘤等。
X線:
X線可見腰椎前凸減小,可合併側彎或滑脫,椎間隙塌陷,骨贅形成,關節突關節增生、內聚。
CT、MR片:
CT、MRI和腰椎管造影是重要的診斷工具。CT及MRI上可見黃韌帶、關節突增生,病變椎體上、下緣骨質增生,壓迫神經根或硬膜囊,病變椎間盤突出壓迫同節段硬膜囊、單側或雙側神經根。MRI上還可見腰椎曲度改變,病變椎間盤訊號減
低,退變節段上、下終板訊號改變。
那麼對於腰椎椎管狹窄我們應該如何治療呢?可分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
保守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症狀輕微或發病初期患者平躺休息疼痛不適多可獲得緩解;指導患者避免久坐、彎腰、負重等,養成正確的坐姿及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避免脊柱過度活動及扭轉;對於體重指數較高的患者,適度減輕體重同樣有助於改善症狀並延緩退變病程;
正確進行腰背部肌肉鍛鍊;適度牽引往往對發病初期、退變尚不嚴重的病例有較好的療效,傳統的針灸、熱敷療法對於症狀緩解療效同樣值得肯定,腰圍或支具治療,可增加腰椎穩定性,緩解一定的脊柱受力壓迫,早期療效肯定,注意同時配合腰背部肌肉鍛鍊,避免長期佩戴而引起的腰背肌肉無力;對於症狀明顯患者,可予以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神經營養及促進修復類藥物,同時輔以制酸護胃藥物。
2.手術治療:手術治療適應證如下:腰腿疼痛,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存在客觀神經損害體徵,如下肢感覺減退、下肢肌肉萎縮、下肢肌力下降典型的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症狀,行走距離<500 m,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影像學提示椎管內脊髓或神經根受到嚴重壓迫,症狀持續存在且保守治療3個月不好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
3.手術原則:(1)個性化原則:臨床腰椎椎管患者病情不一而同,手術方式也多樣且優缺不一,主要針對受壓節段及腰椎管狹窄型別,結合患者具體身體情況選擇個體化治療方案。(2)減壓原則:充分減壓,儘可能切除壓迫結構(增生的骨質、黃韌帶、椎間盤、小關節),解放神經根。(3)安全性原則:最佳化減壓順序(相對壓迫較輕處開始,多為中線逐漸向兩側的椎板、黃韌帶、小關節進行減壓),注意術中操作,動作柔和,避免損傷神經根及脊髓。(4)生物力學原則:有限減壓、儘量保留脊柱中、後柱結構,應注意避免過多的去除關節突關節,若減壓造成腰椎節段性不穩需同時進行融合內固定治療。(5)微創化原則:儘可能縮短手術及麻醉時間,減少出血量,減少軟組織牽拉、損傷,減小手術切口。
4.術後的康復同樣至關重要,根據患者病情及術後恢復情況,腰椎退行性變患者術後仍然存在復發或臨近節段加重風險,因此應儘早在醫護人員輔導下下地活動並指導進行功能鍛鍊。於術後1、3、6個月及1年規律複查X線,必要時可行MRI檢查。囑患者加強腰背肌肉鍛鍊、避免久坐久站、彎腰負重。
總的來說,發生不明原因腰腿症狀時應該及時就醫,診斷明確後根據患者病情予以相應治療方案,當藥物或理療無法緩解疼痛或病情加重時,切勿一味保守治療或畏懼手術,及時手術減壓才是根治之法,否則脊髓神經根損傷一旦加重,造成不可逆轉的局面,後果不堪設想。
本文參照《腰椎管狹窄症手術治療規範中國專家共識組 》
出處:中國醫學雜誌2014年9月第94卷第35期
本文僅用於學習交流,無任何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