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春季,四季之一。春,代表著溫暖、生長。春季,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萌芽生長,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從節氣意義上講,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間),結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包含五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立,是“開始”之意;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採用“定氣法”劃分。“定氣法”與上古“斗柄指向法”在確定方法上不同。雖確定方法不同,但兩者所標示的天象是吻合的。上古“斗柄指向”法,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

現行的“定氣法”劃分節氣,以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自1645年清朝《時憲曆》開始“二十四節氣”採用定氣法計算。定氣法按太陽執行的位置為準,“二十四節氣”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 所到達的位置。現代“二十四節氣”沿用定氣法,具體節氣時間由專家測算。以紫金山天文臺頒發的《天文年曆》為準。

干支紀元,以立春為歲首,立春一候,“東風解凍”,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二候,“蟄蟲始振”,潛伏在地下的眾小蟲都自冬眠中甦醒過來。三候,“魚陟負冰”,河裡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立春俗稱“打春”,二十四節氣之第一節氣。立春這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立春》【作者】朱淑貞

停杯不飲待春來,和氣先春動六街。生菜乍挑宜捲餅,羅播旋剪稱聯權。

休論殘臘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諧。從此對花並對景,盡拘風月入詩懷。

立春日挑生菜,卷春餅,剪幡勝,好一派迎春景象。這首詩反映了宋朝京都立春日的歡樂情景,如此歡快的詩詞在朱淑貞的作品中是不多的。

【立春護肝】

立春之後是萬物開始復甦,陽氣開始升發的季節,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早睡早起,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髮之氣,戒怒戒躁,順應春季肝氣升發的特性,使氣血和暢,做到樂觀向上的好心態。春天的時候,氣血從裡面往外調動,在這時候應該注意養肝,古人認為肝主情致,因此此時主要是護肝,注意對肝臟的調養,防止“肝火上升”,擁有良好的好心態,保持心情舒暢,有利於疏肝理氣。

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個節氣。鬥指壬;太陽到達黃經330°;每年公曆2月18-20日交節。雨水和穀雨、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雨水節氣標示著降雨開始、雨量漸增,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進入雨水節氣,中國北方陰寒未盡,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入春,仍是很冷;南方大多數地方則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降雨量以小雨或毛毛細雨為主。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這首詩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春。飽經戰亂,飽經流離的杜甫幾經輾轉,終於來到蜀地,過上一段相對安定的生活。浣花溪畔,他下地耕作,上野拾柴,與農人為伴,與農人為友,所以他深深理解農人對春雨的感情。杜甫對春雨的"喜"是勞動人民最真實地想法,它關乎勞動人民的飯碗,它關乎勞動人民的收穫,是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現在依然表達農民對春天雨水喜愛之情的最經典之作。

在古代,人們把雨水節氣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也就是說,這個節氣的時候,水獺開始捕魚了,把魚放在岸邊,先祭後食用。五天過後,大雁從南方飛回北方來了。再過五天,在細細的春雨滋潤下,草木開始冒出嫩芽。也就是說古人認為,從雨水這個節氣開始,大自然展現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養生】

雨水節氣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開始增多。在春雨的滋潤下,百草萌發,大地生機初現。早春時節,天氣仍比較寒冷,晝夜溫差大,再加上雨水增多,寒溼較重。俗語說的“春捂秋凍”的“春捂”在這個季節就特別需要強調,重點照顧好“頭頸與雙腳”兩頭。中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裡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飲食應注意溫暖脾胃,祛除脾溼。健脾除溼的食物:山藥、大棗、蓮子、薏苡仁等食物健脾除溼的效果很好,且“春月宜食粥”,可將這些食物煮粥食用。

驚蟄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標誌著仲春卯月的開始。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作為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至0℃以上。南方沿江江南地區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時數也有了明顯的增加。 驚蟄就是春天的第一聲驚雷,所謂“春雷驚百蟲”,驚蟄時節,春雷始響,蟄伏於地下冬眠的蟄蟲被雷驚醒,紛紛破土而出。一年春耕由此開始了。中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

《驚蟄》(長卿)

陌上楊柳方競春,塘中鯽鰣早成蔭。忽聞天公霹靂聲,禽獸蟲豸倒乾坤。

【驚蟄養生】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意思是說,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晚睡早起,在室外緩緩散步,有助於身體健康。所以,這個時節的運動,不宜太過激烈。驚蟄捂一捂身體賽老虎!初春養生從捂開始,頭頸捂一捂,上身全暖和;手腕捂一捂,心臟好舒服;腰腹捂一捂,下肢不麻木;小腿捂一捂,腦袋不痛苦。老話所講“寒從腳起”所以“春捂”宜下厚上薄。春捂是有時間性的,當氣溫持續穩定在15℃左右的時候,可以結束春捂。中醫學上,以四季配五臟,春季屬肝臟,中醫很早就提出“春宜養肝”的說法。驚蟄一到天氣回暖,清淡的食物有助於人體的新陳代,驚蟄節氣養生的重點在與護肝健脾,清淡的飲食能起到護肝健脾的作用。驚蟄時節的飲食調養同樣是主要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薺菜等,但此時正值仲春,肝氣正旺,易傷脾,故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鍋巴、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驚蟄時節氣溫還是普遍偏低和乾燥,要多增加生津潤肺的食物,例如雪梨、銀耳、春筍等。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四個節氣。“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一個“分”字道出了晝夜、寒暑的界限。春分這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春分時節,嚴寒已經逝去,氣溫回升較快,遼闊的大地上,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在春分節氣同樣也有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其中的元鳥也就是指燕子,立春節氣到了,燕子也就從南方飛回來了。而且到了立春節氣雨水也增多了,這個時候天氣轉暖,空氣也比較潮溼,於是有二候“雷乃生”。至於“三候始電”,那是因為春分節氣以後降雨量明顯增多了,並且還會伴隨著雷聲和閃電。這時人們經常可以看見從雲間凌空劈下的閃電,所以在野外幹活還是要注意安全。

《 春分日》【作者】五代·徐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雲。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

【春分養生】乍暖還寒,春捂秋凍,早睡早起,去春困,心平氣和,調暢情緒,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關於春天的飲食中醫也有很多講究,俗稱吃“春”。在這個季節,可以多吃一些紅棗等養脾的甜食,還有蜂蜜、韭菜、菠菜等,少食酸和辛辣食品。此外,每週應至少補充3次堅果類食品,如核桃、花生、杏仁、桃仁等,有助於提神去燥,除瘙癢等。食物的陰陽互補,食物分寒、熱、溫、涼、平五種屬性。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需要新增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菜餚性寒偏涼;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菜餚,配上蛋類等滋陰食材,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清明】清明是中國二十四個節氣的第五個節氣。清明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氣候暖和,草木萌動,杏桃開花,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榮的感覺,是春季裡最受人們重視的節氣之一。這不僅與掃墓習俗有關,更是一個尤為重要的養生節氣。清明節有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思是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

清明【作者】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養生】

春天重在生髮,不能總睡覺來阻礙身體氣機的生髮,應從起臥時間上做起,儘量做到晚睡早起。這裡說的晚睡,並不是讓人熬夜,而是相對於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適當地晚睡早起能讓人神清氣爽。早晨7點—9點是辰時,胃經最旺,可以在此時起床並進食。清明自然界陽氣升發,養生重點在養陽,關鍵是要多“動”,切忌“靜”,不可閉門不出,更不可坐臥太久。中醫學認為“春與肝相應”,清明時節應多吃“柔肝”的食物,飲食宜溫,以清補為主。如薺菜、山藥、菠菜、韭菜、銀耳、大棗等。由於清明雨多溼氣較重,在飲食上要注意選擇一些溫胃祛溼的食物,如白菜、蘿蔔、芋頭等。中醫認為,清明正值肝陽上升時節,故不宜進食竹筍、鹹菜、雞、海魚等“發物”。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

春季養肝為先

1、注重情志調節:古中醫中講到“肝主情志”,情志不暢會和肝臟疾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惡性迴圈。

2、注重“肝血”養護:“肝藏血”,養血最好的方法是充足的休息,古人提到“臥則血歸肝”,意思是春季要有充足的睡眠,10之前需要上床休息。

3、注意眼睛的養護:“肝開竅於目”是《黃帝內經》中的精髓之一。指出了肝臟和眼睛互為因果的道理,眼睛過度勞累會累計肝臟,增加肝臟的負擔。

4、不可藥物濫用:古中醫在很早的時候就發現,肝臟具有排毒的功能,人體中多數的毒素均由肝臟消解。所以,春季的藥物服用需要注意。

5、注意飲食控制:古中醫講到:“肝主青色,青色如肝經”,所以,春季養肝應對肉食加以節制,多攝入青色的蔬菜水果。隨處可見的野菜,例如薺菜、香椿、香菜、萵筍等等,都是非常有利於肝臟健康的食物。

古代中醫的養生,不僅僅是醫學層面,已經到達哲學層面,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古中醫養生往往結合五行、四季,注重與自然的融合,很多內容,直到現在也僅僅被運用萬一。但是,現在,這些古老的養生智慧正在慢慢被拋棄……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打好保胃戰,安度小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