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

許多患者在看中醫時,經常會聽到醫生說“腎虛”“肝旺”這些詞語,就此常擔心這些是不是自己的腎或肝出了什麼毛病?其實,中醫所說的腎和肝,並不完全等同於現代解剖學上臟器的概念。中醫所說的心、肝、脾、肺、腎,是一個濃縮了的抽象的概念,或者說是符號,中醫學稱之為“象”,不是一個實實在在具體的器官。

比如說,中醫學認為腎藏精,主生長、主生殖、主水、主骨,如果仔細分析這些功能,它涉及到現代醫學中內分泌、生殖、運動、泌尿等多個系統,這顯然不是一個腎臟器官所能包含得了的。所以,中醫說的“腎虛”,實際上是指這些諸多被冠以“腎”的功能,出現的一種虛弱或不足的病理狀態,而不一定是腎本身的病變。

五臟是人體的指揮師和調遣師

按照《黃帝內經》的論述: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至於其他器官,四肢百骸位於人體的外圍,經絡是氣血執行的通道,官為內臟與外界溝通的視窗。雖然它們都有各自獨特、不可替代的功能與作用,但在人體中都得接受五臟的指揮和調遣。比如說,血受心控、氣為肺管、主水在腎、脾主四肢等,五官更是為五臟之屬下。

如果五臟正常的生理功能出現紊亂或異常時,就會引發各種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養生保健同樣也是如此,要充養氣血就得補肺養心,要暢通氣機就要疏肝調肝,想耳聰目明就要益肝強腎。只有了解五臟的特性,以及它們與形體諸竅的各種聯絡,才能髒有所養,病有所醫,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最好的效果。

五臟養生要“天人合一”

我們的祖先認為,世上萬物,包括人與自然,都是由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基本元素組成,並由此“相雜”“相和”化生而來;並迴圈往復、生生不息。因此由中國傳統文化延續而來的中醫學,其核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也就是說天地和人體遵循的是同一個規律,只不過天地是一個大宇宙,而人體則是一個小宇宙。既然自然界是由木、火、土、金、水這五大元素所構成的,那麼在與其相匹配的人體中,也就有肝、心、脾、肺、腎五大臟器,它們互動互應,相生相剋,是不可分離的整體。所以中醫學與其他醫學體系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更注重自然環境、地理方位、氣候季節的變化和影響,同樣的疾病,同樣一個人,可以因它(他)所處的四時、五行、六氣、八卦的不同,治療或養生方法出現非常明顯的變化。人與自然五行歸類表

五臟只能補不能瀉

《黃帝內經》記載: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髒,在古時又稱“藏”。因為人體中五臟主要的生理功能,就是生化和儲藏精氣,其特點就是“藏而不瀉”。

我們人之所以能靈動、鮮活地存在於世上,所依賴的就是氣血津液的充養和滋潤,所有這些精華物質都儲存在五臟之中,當它們離開、耗盡之時,也就意味著生命的消亡。因此,中醫認為養生就是養五臟、存精氣,只有儲存和保留好人的精、氣、神,才能避免正氣外洩,病邪乘虛而入。所以,保養五臟時只能補不能瀉。

由於人體中五臟的功能各有側重,各髒所儲存的精氣也各不相同,如“心藏脈、肺藏氣、脾藏營、肝藏血、腎藏精”。所以保養五臟時,絕不可一概而論,而應當辨髒施養。

最新評論
  • 不吃早餐與膽結石的關係:真相大揭秘,還有其他健康影響
  • 養胃補氣血!一天中這個時間喝茶最養生